• 2011年第11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活血化淤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英文)

      2011, 11(3):381-3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1

      摘要 (1301) HTML (0) PDF 273.86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淤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0例140眼分为A,B两组,A组80眼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6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口服两个疗程,A,B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1,2,4,6,8wk及3mo观察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及房水情况、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mo,B组视力≥1.0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wk,B组房水轻度闪辉比例明显低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4,6,8wk;3mo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出现中心注视点厚度增加,A,B两组术后2~8wk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11眼(13.7%)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wk,包括9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7眼3mo内水肿消失;B组2眼(3.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1眼中心凹增厚及1眼黄斑囊样水肿,发生于术后4~6wk,到术后3mo水肿消失。术后2~8wk,B组中心凹厚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部呈现厚度增加的趋势,造成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少数人会出现黄斑囊样水肿,术后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汤后视力≥1.0的比例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及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提示了活血化瘀汤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

    • 弱视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英文)

      2011, 11(3):385-3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2

      摘要 (2522) HTML (0) PDF 234.41 K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遮盖疗法和阿托品压抑疗法是最常用的弱视治疗方法。但是这些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恢复弱视患者的所有视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缺点,包括副作用、依从性和社会影响。近年来,人们逐渐开始应用一些可以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性和依从性的新方法来治疗弱视患者。

    • 移动气泡征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英文)

      2011, 11(3):388-3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3

      摘要 (1577) HTML (0) PDF 286.83 K (1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报道了移动气泡征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中的应用。这一体征见于99%以上的患者。有晶状体的圆锥角膜是DALK最主要的适应证,这一体征对这类患者非常有用。我们认为对手术方法的小改进将帮助医师缩短此类手术的学习过程,避免前房穿透在手术最后阶段的发生。

    •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00例弱视致病原因的探讨(英文)

      2011, 11(3):390-3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4

      摘要 (1787) HTML (0) PDF 254.74 K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弱视发病情况。方法:在本横断面研究中,包括1岁以上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00例(114眼)。最佳矫正视力小于10/10或两眼之间至少相差2/10者定义为弱视。年幼患者不能进行斯内伦视力表检测者,观察其注视情况。不同弱视患者的类型:1)屈光参差性弱视:散光性屈光参差≥1.00D;远视性球镜屈光参差≥1.00D,近视性球镜屈光参差≥-3.00D(睫状肌麻痹);2)斜视性弱视,3)形觉剥夺性弱视(SDA)。观察弱视的总发病率及类型,并对单侧和双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弱视的发生率在上睑下垂患者为39/114(34.2%),其具体原因: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9.8%,SDA占10.5%,斜视性弱视4.3%,严重的上睑下垂患者弱视发病率更高,视轴遮盖者(OA)占76%,而视轴未遮盖者只占22%。在视轴遮盖的单侧眼睑下垂患者,散光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率更高,在双侧眼睑下垂至少1眼视轴遮盖者,球镜屈光参差性弱视发生率更高。无论单侧和双侧上睑下垂,如果有视轴遮盖,则SDA比较多见。结论:由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比SDA发生率更高,关注导致的弱视所有原因对于预防儿童上睑下垂所致的弱视极其重要。

    • 全鼻窦炎患者中上直肌牵连1例(英文)

      2011, 11(3):394-3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5

      摘要 (1552) HTML (0) PDF 420.60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1例全鼻窦炎患者中上直肌牵连情况。方法:病例报告。结果:患者,男,43岁,诉持续性复视1mo,检查示:右侧上直肌和下直肌麻痹,上直肌活动受限。CT检查:鼻窦周围上直肌增厚。筛窦穿刺或上直肌缩短可减轻复视症状。结论:全鼻窦炎可以影响眼外肌活动。行穿刺手术后斜视矫正手术可以减轻复视症状。

    • >实验论著
    • 汉防己甲素体外对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比较

      2011, 11(3):397-3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6

      摘要 (1409) HTML (0) PDF 431.58 K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对正常结膜和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异同。方法: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传第3代的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皆加入不同浓度的Tet,分别于加药后1和3d行MTT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用药后1d,4×10-5和2×10-5mol/LTet对正常结膜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浓度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大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P<0.01)。用药后3d,4×10-5mol/LTet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存活率大于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P<0.01);其余各浓度的Tet对两种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药后3d,2×10-5mol/L及半数抑制量(10-5mol/L)以下浓度的Tet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起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影响较小。

    • Avastin两种用药方法抑制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增生的比较

      2011, 11(3):400-4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7

      摘要 (1389) HTML (0) PDF 478.62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vastin滴眼液和结膜下注射方法对SD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早期新生血管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SD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A组(对照组)、B组(avastin滴眼液组)、C组(avastin结膜下注射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在烧伤后3,5,7,14d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neovascu-larization,CNV)增生情况,拍照并计算CNV面积变化。同时每组各处死大鼠5只,摘取角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R-2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表达。结果:A组在伤后各时段CNV增生面积均大于B,C组;B,C组伤后各个时段VEGFR-2及CD3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C两组之间CNV增生面积及伤后各时段VEGFR-2及CD3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角膜碱烧伤后早期应用avastin滴眼液和结膜下注射均能有效地抑制CNV生成。

    • 褪黑素对高糖诱导白内障形成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 11(3):403-4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8

      摘要 (1446) HTML (0) PDF 325.99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LT)对高糖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白内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发育正常的兔晶状体,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高糖处理组、C组实验组(在高糖处理的基础上加MLT,浓度为50μmol/L)。观察不同培养时间(48,72,96h)各组晶状体混浊程度。通过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化学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不同时间各组晶状体的生物化学变化。结果:晶状体混浊情况:培养96h后,A组晶状体无明显变化,晶状体完全透明为80%,Ⅱ级混浊为20%;B组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晶状体Ⅳ级混浊为20%,Ⅴ级混浊为80%;C组晶状体完全透明为60%,Ⅱ级混浊为40%。晶状体生化指标的测定: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的SOD,CAT含量高于B组(P<0.01),C组兔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低于B组(P<0.01)。结论:MLT可抑制高糖诱发的兔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延缓和减轻高糖诱导的兔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 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

      2011, 11(3):406-4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09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98.81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M大鼠动物模型36只,随机分为DM模型组和坎地沙坦治疗组,另取18只正常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均随机分为4,8,12wk3个亚组。视网膜铺片联合PAS染色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坎地沙坦对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和MCP-1表达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网结构清晰,走行规则;DM模型组血管迂曲阻塞,走行不规则;治疗组见血管网迂曲情况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走行较规则。在对照组和模型4wk组中大鼠视网膜组织无VEGF和MCP-1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模型8wk和12wk组两者阳性表达明显增强,且随着病程延长呈递增趋势。治疗组两者的表达则均较同时期模型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可降低DM大鼠视网膜VEGF和MCP-1的表达。

    • 新型海藻多糖化合物保护高糖诱导的RPE细胞异常增殖

      2011, 11(3):409-4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0

      摘要 (1430) HTML (0) PDF 330.06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高糖条件下,从海藻中萃取的新型多糖化合物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为空白组、高糖组和多糖化合物组,空白组为正常RPE细胞培养液,高糖组为含30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多糖化合物组为含30mmol/L葡萄糖和200mg/L多糖化合物的培养液。应用MTT法测量36h内不同时间点(6,12,24和36h)高糖以及多糖化合物对RPE细胞增殖影响。结果:高糖导致RPE细胞异常增殖,多糖化合物组RPE的细胞异常增殖明显得到保护,与高糖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海藻中萃取的新型多糖化合物可以明显保护高糖所导致的RPE细胞的异常增殖。

    • 维生素D3联合rhG-CSF对糖尿病小鼠眼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2011, 11(3):411-4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1

      摘要 (1451) HTML (0) PDF 375.87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3(VD3)联合rhG-CSF对实验性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眼部结构损伤的作用。方法:健康C57BL/6小鼠22只,体质量20~25g,随机分为联合治疗实验组、DM对照组,并设健康对照。用20g/L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ip,制备实验性DM模型,实验组小鼠制模后14d行VD35mg/kg ip,1次/wk;制模后28d行20μg/kg rhG-CSF sc,1次/d,连续注射5d。两组每周进行血糖监测和眼底镜观察。每周各组随机摘取3只眼球,常规病理制片后镜下观察眼球各部分结构,利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视乳头旁1PD处脉络膜厚度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结果:DM小鼠7d角膜中央出现明显水肿,21d达高峰后逐渐减轻,经联合治疗后小鼠角膜厚度一直呈现减少趋势,水肿情况比DM对照组有明显缓解,接近健康小鼠平均值。DM小鼠7d角膜上皮厚度明显增加,21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到35d后DM对照组角膜上皮厚度持续下降,萎缩明显,联合治疗组的角膜上皮厚度接近正常(P>0.05)。DM小鼠7d脉络膜厚度降低,开始萎缩,逐渐加剧,联合治疗组在28d后脉络膜厚度明显增加,到49d时与正常小鼠无差异,两组DM小鼠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联合治疗组的下降趋势略缓和。结论:VD3联合rhG-CSF治疗能有效缓解小鼠DM角膜水肿,改善角膜上皮萎缩,有效缓解并改善脉络膜萎缩,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萎缩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临床论著
    • 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2a眼压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1, 11(3):414-4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2

      摘要 (1162) HTML (0) PDF 326.59 K (1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和老年性白内障在超声乳化术后2a内眼压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9例54眼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眼压情况又分为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XFS)亚组(29例31眼)及剥脱综合征并发白内障和青光眼(XFG)亚组(20例23眼)。同期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4例152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对照依据眼压情况分为白内障亚组(86例93眼)及并发开角青光眼组(POAG)亚组(48例59眼)。两组眼压用药控制正常后手术。比较两组在超声乳化术后2a内眼压的变化。结果:术前剥脱组基础眼压高于对照组(21.85±2.23mmHgvs18.62±3.12mmHg,P=0.002)。在超声乳化术后2a内,两组眼压均降低(17.60±3.23mmHgvs15.08±3.18mmHg,P=0.0037)。统计分析表明与术中灌注量相关。XFG组眼压降低更明显。结论:在超声乳化术后2a内,剥脱综合征组比对照组眼压降低明显。

    • 两种瓣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

      2011, 11(3):417-4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3

      摘要 (1417) HTML (0) PDF 391.88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51例61眼原发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6例31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5例30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并根据情况适时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mo。结果: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眼球按摩可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治疗不易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

    • 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视野及眼压的影响

      2011, 11(3):420-4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4

      摘要 (1465) HTML (0) PDF 603.53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治疗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视野及眼压的影响。方法:运用SCL-90、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在术后3mo对患者的视野、眼压和HRTⅡ进行检查。结果: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量表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指标评分较非干预组有所改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相比,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干预组患者的眼压较非干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无显著性差异。HRTⅡ中的指标,干预组中C/D和线性C/D与非干预组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作用只能是在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起一定辅助作用,提高药物、手术治疗的疗效。

    • 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点

      2011, 11(3):424-4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5

      摘要 (2886) HTML (0) PDF 445.54 K (14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随近视眼屈光度及眼轴变化而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近视眼60例108眼分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25例32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6mm圆周的RNFL厚度测量,研究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组平均RNFL厚度及上、下、鼻、颞4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比较各近视组与正常组RNFL的差别。结果:近视眼平均RNFL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535,P<0.05),与眼轴成负相关(r=-0.693,P<0.01)。分区分析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近视眼各象限RNFL厚度最早变薄的是鼻侧象限,低度近视组即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组上、下、鼻象限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P<0.01)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颞侧象限RNFL反而增厚,但与正常人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眼轴长度及眼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分区分析上、下、鼻象限变化与平均相一致,而颞侧增厚,这可能是近视眼RNFL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出现异常数值时,要考虑屈光度及眼轴的影响,综合评价临床意义。

    • 结膜松弛症新月形切除术与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2011, 11(3):428-4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6

      摘要 (1745) HTML (0) PDF 582.44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治疗结膜松弛症的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和药物治疗两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9-04/2010-03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治疗患者30例6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15例30眼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偶数组15例30眼行消炎人工泪液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后第2,4,8wk两组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切除程度、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手术并发症评价、测量泪河、BUT及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眼表面疾病指数(OSDI)明显降低,术后8wkOSDI趋于稳定,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P=0.008)。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2,4,8wk泪河明显改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UT≥10s者比较治疗后2,4w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w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8wk,30眼中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14眼(47%);药物治疗组30眼中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6眼(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2wk松弛结膜残留积分10分,4wk7分,8wk6分。手术并发症积分术后2wk6分,4wk12分,8wk8分。结论:球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治疗结膜松弛症安全、有效;消炎人工泪液能部分改善结膜松弛症症状。

    • 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泡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2011, 11(3):433-4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7

      摘要 (2295) HTML (0) PDF 312.11 K (1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使用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泡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有临床确诊为泡性结膜炎的56例患者,给予1g/L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对照组有28例患者,给予1g/L氟米龙滴眼液临床常规治疗。分别记录患者的症状及临床体征评分,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价其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异物感、眼痒、流泪及眼痛等症状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的患者无副作用,并且无复发现象(P>0.05)。结论:临床双氯芬酸钠结合中药熏眼辅助治疗泡性结膜炎疗效显著,可以作为治疗泡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 >文献综述
    • 光动力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2011, 11(3):436-4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8

      摘要 (1602) HTML (0) PDF 340.77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目前老年人的主要致盲因素。近90%AMD患者的严重视力丧失是由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所引起。维替泊芬(verteporfin)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光敏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维替泊芬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AMD的新进展,并探讨其治疗效果的差异和视力恢复情况。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研究新进展

      2011, 11(3):439-4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19

      摘要 (3347) HTML (0) PDF 446.03 K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它的致盲性和治疗上的困难性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从而引起角膜混浊,最终导致视力的丧失。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对于治疗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却没有有效药物,这将有待于分子生物学、病毒学、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的共同努力。

    • 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与系统性危险因素

      2011, 11(3):442-4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0

      摘要 (1404) HTML (0) PDF 479.99 K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循环是无法直接观察和研究调查。视网膜提供了评估微循环非侵入性方法。目前,量化视网膜微血管变化的可靠方法存在。尤其,通过定量测量视网膜血管口径,提高了对视网膜动脉和小静脉口径和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和临床意义的认识,大量研究证实AV,RV和AVR变化可能反映亚临床脑血管、心血管疾病和新陈代谢异常的临床前期改变。

    • 视网膜激光损伤及其防护

      2011, 11(3):446-4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1

      摘要 (1660) HTML (0) PDF 557.73 K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激光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其副作用抑或误操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损伤,其中以视网膜损伤为甚,本文将对视网膜激光损伤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防治办法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调节T细胞与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2011, 11(3):450-4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2

      摘要 (1210) HTML (0) PDF 330.08 K (1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免疫学机制在其发病中占到重要作用。CD4+CD25+调节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重要亚群之一,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数量与功能变化和许多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就CD4+CD25+调节T细胞与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近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进展

      2011, 11(3):453-4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3

      摘要 (1945) HTML (0) PDF 319.15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视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屈光不正,目前儿童和青少年近视发病年龄逐渐提前。近年来有大量近视流行病学研究,世界各地的近视患病率有明显差异,但是亚洲人群近视患病率最高。我们就近年来国内外近视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专题报告
    • 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的修订及评价

      2011, 11(3):455-4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4

      摘要 (2902) HTML (0) PDF 515.75 K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进行修订并对中文修订本进行信效度评价,为探索国内适宜的视功能评价工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眼科专家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量表的修订资料形成修订本;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情况及量表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分析。结果:VF-14量表中文修订本的信度:(1)重测信度:量表各条目和总分的ICC范围值在0.814~0.976;(2)内部一致性: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6;(3)评定者间信度:量表各条目和总分的ICC范围值在0.854~0.996;(4)分半信度: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17。VF-14量表中文修订本的效度:量表的条目包括了所要测量视功能的各个方面;采用术前及术后视功能生存质量量表(VRQOL)得分与VF-14中文修订本得分做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67和0.46;采用50例患者术前术后VF-14中文修订本得分进行t检验得t=17.18,P<0.05;采用患者主观视功能改善程度与量表分值变化做相关分析,显示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35~0.62之间。结论: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中文修订本的信度效度较好。

    • 浅谈眼库的建设与发展

      2011, 11(3):459-4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5

      摘要 (1302) HTML (0) PDF 298.82 K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结合西安市眼库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我国眼库的建设与发展提出观点。认为眼库工作除了在重视立法、宣传、标准性、安全性等问题的同时,还应在独立性、统一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加强。独立性指眼库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管理应具有独立性。统一性指应加强中华眼库协会作用,统一全国眼库的操作模式。社会性指眼库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加强眼库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再次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眼库的建设,支持眼库的发展。

    • >中西医结合
    •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视网膜光凝术后缺血型视网膜静脉栓塞

      2011, 11(3):461-4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6

      摘要 (1534) HTML (0) PDF 480.78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光光凝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194例214眼,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102眼和治疗组98例112眼,对照组在视网膜激光光凝基础上加用西药治疗;治疗组辨证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脾虚气弱、肝郁血热4型,光凝治疗后予以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98例112眼中,临床痊愈34眼(30.4%);好转68眼(60.7%);无效10眼(8.9%),总有效率91.1%。对照组96例102眼,临床痊愈8眼(7.8%);好转68眼(66.7%);无效26眼(25.5%),总有效率74.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视网膜光凝术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临床研究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

      2011, 11(3):464-4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7

      摘要 (2774) HTML (0) PDF 384.30 K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20例226眼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总疗程为14d,观察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5.0%,痊愈率分别为85.0%和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与单纯使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相比,其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 儿童圆锥角膜与高度近视性散光的角膜地形图比较

      2011, 11(3):467-4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8

      摘要 (1779) HTML (0) PDF 288.74 K (1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在儿童圆锥角膜与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用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圆锥角膜组20例及高度近视性散光组20例的角膜参数并进行分析。结果:圆锥角膜组的角膜中央的屈光力、角膜平均表面对称指数、表面不规则指数、同一患者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I-S值等均明显高于高度近视性散光眼组的各对应值(P<0.01),模拟散光度数与高散光组也有明显差异(P<0.05),特别是同一患者两眼角膜中央屈光力的差值、I-S值对于两者的鉴别最为敏感。结论:用角膜地形图对儿童圆锥角膜及儿童高度近视性散光的角膜参数进行分析,有助于圆锥角膜的鉴别诊断,避免误诊为弱视并进行不必要的弱视训练。

    • 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表现及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

      2011, 11(3):469-4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29

      摘要 (1538) HTML (0) PDF 371.50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的灌注液迷流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从2002-09/2009-12我院共8例患者术中发生灌注液迷流综合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眼压升高、浅前房、虹膜脱出,通过注入黏弹剂以及升高灌注瓶高度无法维持前房深度。所有患者无明显疼痛、烦躁等症状。术中及术后间接眼底镜检查均未发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等眼内出血现象。8例患者中1例未予特殊处理继续进行手术操作,其余7例患者经过缝合主切口,包眼安静休息联合200g/L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点滴处理。结果:未予特殊处理的1例患者手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进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悬吊人工晶状体。经过处理的7例患者中1例经过处理后前房仍无法形成,故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腔穿刺;其余患者前房形成,其中1例患者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眼压再次升高,未予置换残余黏弹剂。所有患者手术完成后缝合主切口1针。结论:超声乳化术中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白内障术中并发症。经过恰当处理,可以解决突发高眼压引起的各种体征,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分析

      2011, 11(3):471-4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0

      摘要 (1266) HTML (0) PDF 500.48 K (1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40眼有尿毒症史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评价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3者35眼(87.5%),其中0.5~0.9者27眼,0.3~0.5者8眼;<0.3者5眼(12.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安全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等优点,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 ReSTOR蓝光滤过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全程视力的临床观察

      2011, 11(3):474-4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1

      摘要 (1329) HTML (0) PDF 304.65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蓝光滤过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ReSTOR与蓝光滤过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Natural植入术后早期全程视力及脱镜率,了解ReSTOR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27例33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种类的不同分为ReSTOR组(12例15眼)和Natural组(15例18眼),术后3mo测量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程视力(40,63,100cm),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脱镜率及视物不良现象。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无明显差异,ReSTOR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和40cm,63cm,100cm下的中程视力及脱镜率较Natural组患者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应用表明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性视力。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醛化脐带静脉管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011, 11(3):476-4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2

      摘要 (1244) HTML (0) PDF 354.37 K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man umbilical vein,HUV)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具有高危因素如新生血管、葡萄膜炎、无晶状体、人工晶状体和发育性的难治性青光眼28例28眼。15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HUV植入,13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mo。结果:术后6mo,手术完全成功:HUV组12/15(80.0%),对照组8/13(61.5%);术后12mo,手术完全成功:HUV组11/15(73.3%),对照组6/13(46.2%)。术后12mo,HUV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50.9±12.2,49.7±11.7mmHg降至17.3±1.1,20.9±2.2mmHg(P=0.00)。由于滤过过强,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2例,HUV组无低眼压;对照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4例,HUV组仅出现1例。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HUV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 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植入AGV的治疗分析

      2011, 11(3):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3

      摘要 (1507) HTML (0) PDF 320.70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硅油眼继发青光眼植入Ahmed青光眼阀门(Ahmedglaucoma valve,AG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硅油眼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进行AGV植入,术后随访1a以上。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5.35±13.96mmHg。术后1,2,3,4wk;3,6,12mo时眼压分别为16.11±4.82,15.98±4.78,15.91±4.78,16.51±4.94,16.66±5.01,16.37±4.90,16.79±5.06mmHg。术后各个时期眼压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GV植入于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

    •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高阶波前像差表现

      2011, 11(3):482-4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4

      摘要 (1396) HTML (0) PDF 425.86 K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亚临床期圆锥角膜(subclinical keratoconus,SKC)患者的高阶波前像差的表现。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例32眼SKC患者作为SKC组,选取同时期20例40眼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的波前像差,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的RMS值,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负性球差所占的比例。结果:SKC组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彗差的RMS值分别为0.637±0.488μm,0.276±0.135μm,0.364±0.205μm,对照组为0.394±0.282μm,0.113±0.084μm,0.148±0.079μm,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2.341,3.679;P<0.05);SKC组共有19眼表现为负性球差,对照组有9眼为负性球差,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P=0.001)。结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的高阶像差明显增加,波前像差检查有助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辅助诊断。

    • Bevac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

      2011, 11(3):485-4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5

      摘要 (1406) HTML (0) PDF 485.73 K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患者13例13眼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的临床随访资料。13眼中视网膜新生血管9眼(其中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2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6眼,Eales病的1眼),虹膜新生血管4眼(均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3眼全部行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的Bevacizumab,术前或术后分次补充完成视网膜光凝。随诊3~18mo,随访期间发现新生血管复发者,再行同样方法的注射和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经治疗后,13眼中8眼(61.5%)视力提高,4眼(30.8%)视力保持不变,1眼(7.7%)视力下降;6例合并玻璃体积血,术后均明显吸收;13眼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均消退,随诊期间复发2眼,行第二次注射和光凝治疗后新生血管无复发。虹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眼中2眼治疗后眼压下降,随访期间均控制正常,另2眼联合青光眼阀植入后眼压控制正常。随诊期中,其余9眼眼压无升高。1例患者注药后结膜下出血,其余患者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虹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在短期内能促进玻璃体积血吸收和新生血管萎缩,副作用少;但尚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红外线和自发荧光的影像特征

      2011, 11(3):488-4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6

      摘要 (1748) HTML (0) PDF 990.30 K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眼底红外线(infrared 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Spectralis HRA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AF模式,对76例80眼CSC患者进行IR眼底照相、AF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患者80眼中,CSC病灶的IR影像:黄斑水肿区色暗,浆液性感光视网膜脱离边界清楚,可见白色斑点状病灶,尤其是对应于荧光造影时的渗漏部位。CSC病灶AF表现为黄斑区盘状的弱AF者18例18眼,占22.50%;黄斑区弱AF中包含较多点状强AF者13例13眼,占16.25%;黄斑区弱AF中包含弥漫性强AF者11例11眼,占13.75%;黄斑盘状脱离区边缘强AF环者3例3眼,占3.75%;弱AF和斑点状强AF相连的复合病灶者19例21眼,占26.25%;后极部局灶性密集强AF和低AF者3例3眼,占3.75%;黄斑区弱AF中散在点片状低或强AF者9例11眼,占13.75%。FFA荧光素渗漏点或异常荧光与异常AF相对应者45例47眼,占58.75%;不一致者31例33眼,占41.25%。眼底红外像IR与FFA荧光素渗漏点相一致者65例68眼,占85.00%;不一致者11例12眼,占15.00%。结论:IR,AF检测为CS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结合FFA检查,可以对CSC影像观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吲哚青绿造影特征

      2011, 11(3):492-4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7

      摘要 (1740) HTML (0) PDF 662.33 K (14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方法:应用海德堡造影系统HRA2对24例24眼CEC患者进行荧光素、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并对ICGA与眼底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EC患者24眼FFA均证实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ICGA早期,24例CEC可见边界清晰的网状CNV。5例见CNV周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扩张。ICGA晚期可见CNV处染料渗漏或染色。20眼ICGA早期可见宽窄不一的暗环包绕CNV,4眼未见暗环。ICGA晚期,24眼CNV周围均可见暗环。1例患者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后2mo,因视力继续下降复查ICGA,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结论:由HRA2进行的ICGA对CEC的CNV的结构、边界、局部脉络膜静脉的改变、RCA的显示优于FFA。

    • 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分析

      2011, 11(3):495-4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8

      摘要 (1672) HTML (0) PDF 436.51 K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157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片等方法进行常规眼科和眼肌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DSA)诊断。结果: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主要有糖尿病(23.6%)、颅脑血管疾病(18.5%)、颅脑外伤(15.9%)、炎症性疾病(10.8%)、甲状腺性相关眼病(7.0%)、颅脑肿瘤(4.5%)、重症肌无力(1.9%)、鼻咽癌(1.9%)等。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对无法用眼部原因解释的双眼复像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和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

    • 枪击或弹药爆炸所致的眶下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11, 11(3):498-4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39

      摘要 (1441) HTML (0) PDF 259.10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现代战争中快速恢复颅面部骨折患者正常面容及生理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的骨折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不同部位的颅面部骨折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微创及美容切口和钛板钛网等固定方法;应用医用耳脑胶(EC)对于颅颌面碎骨片进行复位和固定等。结果:颅面部骨折术后患者能较快恢复正常面容和生理功能。结论: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取不同的手术微创及美容切口和钛板钛网等固定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术方法;应用EC对于颅颌面碎骨片进行复位和固定能促进骨质较早愈合,加速骨折修复。

    • 引线型硅胶管植入联合激光与否治疗泪小管阻塞的疗效比较

      2011, 11(3):500-5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0

      摘要 (1332) HTML (0) PDF 287.56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单纯引线型硅胶管植入与引线型硅胶管植入联合激光治疗泪小管阻塞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采用引线型硅胶管植入的方法(A组);另一组采用泪道激光联合引线型硅胶管植入的方法(B组)。结果:单纯引线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小管阻塞治愈率为77.6%,泪道激光联合引线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小管阻塞治愈率为87.5%。结论:泪道激光联合引线型硅胶管植入治疗泪小管阻塞治愈率更高,优势更明显。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研究

      2011, 11(3):502-5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1

      摘要 (1309) HTML (0) PDF 257.66 K (1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对48例96眼慢性肾衰患者眼及48例96眼正常人眼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指标包括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CRF组Schirmer试验结果为10.17±2.19mm,泪膜破裂时间(BUT)为8.11±2.08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3,P<0.01;t=-10.807,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12.5%(12/9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5,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较差,易患干眼症。

    • 近视儿童主导眼相关因素研究

      2011, 11(3):504-5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2

      摘要 (1726) HTML (0) PDF 258.28 K (1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近视儿童主导眼与屈光度、眼别、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经散瞳检影验光后,待瞳孔恢复正常复诊配镜患儿99例,用卡洞法检查主导眼,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在99例近视患儿中,以右眼为主导眼,即右型(Rtype)者占66.7%(66/9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当双眼屈光度不相等时,以屈光度相对较低眼为主导眼者42例(5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7);当双眼屈光度相等时,以右眼为主导眼,占6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1);在双眼裸眼视力不等64例中,以裸眼视力低眼为主导眼者34例(53.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95);在双眼裸眼视力相等35例中,右眼为主导眼29例(82.9%),两者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χ2=30.2286,P<0.01)。结论:近视儿童主导眼以右型多见,主导眼与屈光度、裸眼视力高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的检测与分析

      2011, 11(3):506-5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3

      摘要 (1414) HTML (0) PDF 292.00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前后双眼视觉状况。方法:对56例103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和基本治愈后检测其立体视锐度及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基本治愈前后:同时视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立体视锐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融合功能和定性远立体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不仅影响视力同时也影响双眼视觉发育,随着视力提高其双眼视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所以在弱视治疗时应注重双眼视觉的建立与完善。

    • 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治疗的临床意义

      2011, 11(3):508-5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4

      摘要 (1237) HTML (0) PDF 291.08 K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观察并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总结2005-08/2009-01在我院接受遮盖、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精细作业、激光和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弱视治疗的大龄儿童及青少年患者90例148眼,其中8~10岁者114眼,11~13岁者24眼,14~16岁者10眼,治疗时间30~750(平均163)d。结果:眼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或2行以上,治疗有效率达93.3%,其中有98眼矫正视力>0.9,基本治愈率为66.2%。8~10岁组与11~13岁及14~16岁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综合疗法规范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弱视疗效肯定,特别是屈光不正的中心注视弱视患者经治疗可建立良好的视功能。

    • 学龄儿童单眼弱视的疗效分析

      2011, 11(3):510-5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5

      摘要 (1394) HTML (0) PDF 210.90 K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单眼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门诊治疗的6~18岁单眼弱视患者71例,采用综合疗法,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学龄期儿童单眼弱视71例71眼的治愈率为63%(45/71),进步24%(17/71),无效13%(9/71)。结论:学龄期儿童单眼弱视治疗效果较好,应予积极治疗,疗效与患儿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及注视性质关系密切,6~12岁患儿,屈光参差性弱视、轻度弱视、中心注视者疗效好。

    • 依从性对儿童弱视疗效的影响

      2011, 11(3):512-5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6

      摘要 (1417) HTML (0) PDF 295.34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对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10/2010-09在我院眼科门诊治疗的弱视患儿101例178眼,所有弱视患儿均经10g/L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确诊,治疗方法和治疗环境相同。回顾性分析101例患儿在年龄、弱视类型、弱视程度与依从性的关系以及依从性与弱视治疗效果的关系,从而探讨依从性对弱视治疗的影响。结果:不同年龄段的依从性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弱视类型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弱视程度的依从性无明显差异;依从性好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依从性差的一组,经统计学分析依从性不同的各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弱视患儿的依从性对弱视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以便提高弱视患儿的治疗效果。

    • >临床报告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苏丹患者中的应用

      2011, 11(3):515-5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7

      摘要 (1300) HTML (0) PDF 244.24 K (14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苏丹患者中应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作隧道切口后用晶状体圈匙娩出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选取300例320眼中,术后1d裸眼视力≤0.1者16眼,0.2~0.5者256眼,>0.5者48眼;人工晶状体植入304眼,植入率95.0%。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反应轻,并发症少,速度快,效果好。

    • 白内障撕囊直径不同对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临床研究

      2011, 11(3):517-5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8

      摘要 (1415) HTML (0) PDF 301.04 K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4例196眼,术后观察视力、撕囊口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关系及PCO等情况,随访12~26(平均16.3)mo。根据Sellman等的PC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为没有PCO或极轻微PCO不减少红光反射,也没有珍珠样小体或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Ⅱ级为轻度PCO减少了红光反射,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Ⅲ级为在IOL区域内发现中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但视轴(中心3mm)是透明的;Ⅳ级为重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并扩展到视轴区,并且严重减少红光反射。术后后囊膜出现Ⅱ,Ⅲ及Ⅳ级统计为临床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病例。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120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2眼(35.0%)。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76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1眼(53.9%)。两组病例术后在临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上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口大小与术后后囊膜的混浊有关。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 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初步报告

      2011, 11(3):519-5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49

      摘要 (1242) HTML (0) PDF 337.50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经同一主切口将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以不同内切口集合在一起,对35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术后随访1~6mo。结果:眼压:术前眼压25~69(平均38.3)mmHg,术后最终眼压8~28(平均15.6)mmHg。视力:术前视力范围光感~0.5,术后随访最佳矫正视力0.02~1.0,其中21眼≥0.5,34眼≥0.3。结论:双内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效利用切口,使2种手术的相互影响降到较低,手术安全、有效。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0例病因分析

      2011, 11(3):521-5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0

      摘要 (2338) HTML (0) PDF 282.80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病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NVG住院患者120例127眼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NVG的疾病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7例(39.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例(25.8%),其中双眼6例,颈动脉狭窄4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4例,其中双眼1例,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3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3例,眼外伤后3例,Coats病2例,慢性葡萄膜炎2例,视网膜脱离2例,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肺癌眼部脉络膜转移1例,原因不明17例(14.2%)。结论:NVG作为一种难治性青光眼,其病因复杂,主要由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引起,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引起NVG的主要病因,颈动脉狭窄导致NVG也是引起临床关注的病因。

    • 高眼压青光眼的滤过手术治疗

      2011, 11(3):524-5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1

      摘要 (1677) HTML (0) PDF 361.54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方法和技巧,并观察疗效。方法:选取高眼压青光眼患者50例,手术前眼压>40mmHg。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小梁切除+虹膜周切术),提前前房穿刺减压,手术中巩膜瓣下及筋膜下使用MMC(0.2或0.4g/L),较宽的虹膜根切口,根据手术中眼压和前房形成状况选择玻璃体腔穿刺抽液,做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结果:术后随访3mo,视力提高26例,不变24例。41例眼压<21mmHg;1例术后1wk出现浅前房,再次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成形术;1例行白内障摘出、后囊截开、前房成形术;2例2mo后行睫状体光凝;5例患者术后1mo眼压升高,联合使用1~2种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结论:高眼压状态下行青光眼滤过手术,需要改良、细化手术的部分操作,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残存视力。

    •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Lucentis治疗前后焦虑状况的临床观察

      2011, 11(3):526-5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2

      摘要 (1281) HTML (0) PDF 302.33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后焦虑值对生命体征的影响,评价治疗前后焦虑值状况。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准备进行Lucentis治疗的AMD患者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与全国常模值对比。测定注射前10min、注射后10min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注射前10min心率89.46±17.36次/min,治疗前AMD患者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值(P<0.05),注射前后心率、收缩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MD患者Lucentis治疗前存在一定焦虑状况,会对生命体征产生一定的影响。

    • 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临床表现特征

      2011, 11(3):528-5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3

      摘要 (1847) HTML (0) PDF 568.73 K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几种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临床特征,以便与常见视网膜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通过眼部检查诊断为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的11例16眼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患者11例16眼的血管变异明显位于视网膜后极部。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有4种类型:(1)先天性视网膜粗大血管1例1眼;(2)先天性视网膜血管迂曲6例11眼;其中先天性视网膜静脉迂曲3例6眼,先天性视网膜动静脉迂曲1例1眼,先天性视网膜小动静脉迂曲2例4眼;(3)先天性视盘血管袢3例3眼;(4)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行1例1眼。并发视网膜出血有4例4眼。结论: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变异常可发生在视网膜动脉或静脉,可表现为单眼,多见于视网膜后极部,部分患者可诱发视网膜出血,有别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其他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2011, 11(3):531-5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4

      摘要 (1449) HTML (0) PDF 337.63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7-01/2010-10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62眼AION患者的视力、眼底、视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头颅CT、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等检查资料,探讨AION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共56例62眼经过眼底、视野、FFA检查,头颅CT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均确诊为AION。其中高血压36例(64%),糖尿病29例(52%),其中高血压并糖尿病17例;高血脂23例(41%),其中高血压并高血脂11例,糖尿病并高血脂4例。患者行双侧颈动脉CDFI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者30例(54%)。结论:AION与颈动脉狭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对于AION行双侧颈部CDFI检查了解颈动脉有无狭窄是非常必要的。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94例

      2011, 11(3):533-5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5

      摘要 (1246) HTML (0) PDF 292.68 K (13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手术中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04/2008-12来本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4例107眼,年龄46~72岁。术者为同一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随访6~24mo。结果:术后3眼复发,复发率2.8%,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有效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

    • 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48例临床分析

      2011, 11(3):535-5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6

      摘要 (1235) HTML (0) PDF 231.19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69眼翼状胬肉患者实施角膜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反应、移植片的生长及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一过性刺激反应,结膜移植片生长良好,随访24mo未见复发。结论: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

    • 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干细胞移植及丝裂霉素C疗效观察

      2011, 11(3):537-5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7

      摘要 (1111) HTML (0) PDF 224.89 K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根治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98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根治性切除,将术眼上方或下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移植于胬肉处的巩膜上,术中联合用0.2g/LMMC治疗。结果:术后反应轻,移植片存活,复发率2%。结论:根治性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应用MM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方法简单,胬肉组织切除彻底,重建了角膜缘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了角膜缘的屏障,复发率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原发性翼状胬肉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2011, 11(3):539-5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8

      摘要 (1409) HTML (0) PDF 314.28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翼状胬肉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方法:A组25例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治疗,B组10例采用自体球结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根据角膜创面恢复、结膜伤口愈合、胬肉有无复发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第3~7d恢复,结膜充血10~15d消退,3例复发;B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第2d恢复,结膜充血7~10d消退,1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自体球结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都能降低胬肉复发率,二者相比较,自体球结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

    • 外伤性前房积血60例临床分析

      2011, 11(3):541-5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59

      摘要 (1151) HTML (0) PDF 263.99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01/2010-08收治的60例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5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前房积血3~10d吸收,8例行前房穿刺冲洗术后积血吸收,其中2例因继发房角后退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2例因外伤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手术。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早期合理治疗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积血吸收后应针对并发症进行治疗。

    • 鼻泪管支架植入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1, 11(3):543-5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0

      摘要 (1396) HTML (0) PDF 228.01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鼻泪管支架植入和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8-02/2010-02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44例,分两组,A组:22例做鼻泪管支架植入术;B组:22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分别比较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和疗效,有效评估为患眼流泪症状改善,泪道冲洗通畅,随访3~6mo。结果:鼻泪管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91%,术后有效率为86%;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有效率为82%。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相比于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有效率高,但是手术成功率较低。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研究

      2011, 11(3):545-5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1

      摘要 (1360) HTML (0) PDF 371.26 K (1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1例21眼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3眼(62%),眼内异物摘出率100%,视网膜脱离复位率100%,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有效方法,能挽救伤眼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

    • 外伤性前房积血90例临床分析

      2011, 11(3):548-5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2

      摘要 (1319) HTML (0) PDF 308.21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01/2007-12外伤性前房积血90例进行治疗及其效果。治疗方法是双眼包扎,半卧位,休息,应用止血剂、甘露醇、皮质类固醇激素、神经营养剂,必要的行手术治疗。观察积血吸收时间、并发症和视力。结果:前房积血88例在3~16d吸收,2例发生角膜血染。前房积血吸收后视力<0.1者6例,0.1~0.3者9例,0.4~0.9者29例,≥1.0者46例。结论:外伤性前房积血的视力恢复程度与积血量多少、挫伤程度、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有关。

    • LASIK术后干眼症的预防及治疗

      2011, 11(3):550-5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3

      摘要 (1891) HTML (0) PDF 344.08 K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减少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干眼症状的方法。方法:对659例1311眼行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行术前筛查及羧甲基纤维素眼液点眼临床干预,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wk;1,3和6mo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及泪液分泌试验。结果:术前干眼者术后1wk;1,3和6mo干眼症为45.0%,31.7%,15.1%和4.1%;术前无干眼者术后干眼症分别为32.8%,19.5%,8.1%和1.9%。结论:采取术前筛查和药物干预是减少LASIK术后干眼的有效措施。

    • 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

      2011, 11(3):552-5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4

      摘要 (1339) HTML (0) PDF 204.40 K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下斜肌前置移位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方法:下斜肌前置移位于下直肌附着点颞侧前2mm或下直肌附着点颞侧成一直线处,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患者8例11眼中,术前6眼DVD程度是1+,术后DVD消失;术前3眼DVD程度是2+,术后2眼垂直斜视消失,1眼DVD程度为1+;术前2眼DVD程度是3+,术后1眼DVD程度为1+,1眼为2+。所有患者下斜肌均不亢进。结论:下斜肌前置移位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方式,无明显副作用。

    • 低度近视戴镜与否对近视发展程度的影响

      2011, 11(3):554-5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5

      摘要 (1383) HTML (0) PDF 290.46 K (1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真性低度近视者不戴眼镜与配戴合适的眼镜对近视发展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12/2009-12年就诊于我院的8~12岁在校学生中有完整病例,近视在-0.50~-2.00DS之间的初诊患者,分为2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医学验光。第1组:未配戴眼镜组24眼;第2组:戴框架眼镜组28眼。将两组患者2a近视增长结果进行比较。应用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近视增长的程度。结果:第1组患者近视增长-2.07±0.52D,第2组患者近视增长-1.49±0.48D,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未戴镜患者近视增长较快,近视-0.50D以上者看远应配戴眼镜,以提高视网膜成像质量,使家长走出近视后不愿戴眼镜的误区。

    • 青少年近视综合验光与散瞳验光屈光度分析

      2011, 11(3):556-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6

      摘要 (1562) HTML (0) PDF 254.50 K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初诊12~16岁青少年近视在应用综合验光仪验光与美多丽散瞳后验光,其结果的比较及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09-01/09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200眼初诊患者,年龄12~16(平均14.5)岁,其中男80眼,女120眼。近视在0.50~4.50DS,散光在0.50~2.00DC,对其进行基础检查,排除眼病。将综合验光仪验光得出的结果和美多丽P散瞳后插片验光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综合验光仪验光者屈光度的均值为-1.68±0.80D,美多丽P散瞳后插片验光者屈光度的均值为-1.54±0.80D,综合验光仪验光得出的结果比美多丽P散瞳后插片验光得出的结果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的12~16岁青少年近视患者,临床中还要广泛地应用美多丽P散瞳验光,比小瞳下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更加可靠。

    • >眼科护理
    •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2011, 11(3):558-5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7

      摘要 (1345) HTML (0) PDF 261.20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性白内障较同年龄组非糖尿病患者为早,发病率也较高,与一般老年性白内障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抵抗力低下,行手术治疗容易出现切口愈合能力差、感染、出血、视网膜病变加重等并发症。手术的创伤、手术的麻醉都可以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生不确定的变

    • 护理干预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1, 11(3):560-5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8

      摘要 (1152) HTML (0) PDF 326.89 K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一种伴有毛发变白、脱发、皮肤脱色斑及听力损害、脑膜刺激征的双眼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发病急,病程迁延反复[1]。无休止地反复发作是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特征,患者被反复发作的疾病折磨得痛苦、无奈、绝望,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同时给家庭和

    • >短篇报道
    • 老年性白内障1000例术后视力总结

      2011, 11(3):562-5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69

      摘要 (1032) HTML (0) PDF 140.73 K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白内障是全世界致盲和视力损害的首要原因,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丧失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至2025年,全世界将有4000万人因白内障而失明。我院2006-10/2008-11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免费复明手术1235例1260眼,现就1000例手术患者术

    • 重睑切口泪腺脱垂复位术的临床观察

      2011, 11(3):563-5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70

      摘要 (1529) HTML (0) PDF 143.56 K (1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泪腺脱垂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病。其发病早期,因只表现为"肿眼泡"而不易被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眼睑皮肤松弛变薄,外上眶缘可扪及一滑动的肿块,多数患者在此临床表现期就诊。我院门诊2002-01/2010-01收治了18例泪腺脱垂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病例报告
    • 泪腺导管潴留囊肿1例

      2011, 11(3):564-5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71

      摘要 (1682) HTML (0) PDF 146.80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因"左眼突出2a"于2010-01-07住院,入院查体:双眼视力1.2,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均未见异常,原在位双眼正位,左眼向上方运动受限,其余各方位运动正常,右眼球运动正常。右眼球突出度13mm;左眼球突出度19mm。无特殊既往史。入院后全身生化及血

    •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例

      2011, 11(3):565-5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72

      摘要 (1107) HTML (0) PDF 154.34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最早见于19世纪末期的眼科文献,1974/1979年前苏联Fyodorov对这一手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满意的矫正效果,在世界各地发展较快,1978年传入我国。目前该手术由于预测性差、易出

    • 泪道冲洗的误诊病例分析

      2011, 11(3):566-5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1.03.073

      摘要 (1076) HTML (0) PDF 137.61 K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冲洗泪道可查明溢泪的原因,帮助判断泪道阻塞或狭窄的部位和程度[1]。但是手法不熟练、操作不当或稍有疏忽就可造成错误的诊断、进行错误的治疗,甚至造成并发症。1病例报告病例1,女,56岁,右眼间断性溢泪1a。当地医院曾诊断为右眼泪道阻塞。前来我院要求泪道激光治疗。裂隙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