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3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中国中部城市郊区影响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原因分析

      2013, 13(9):1743-17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1

      摘要 (1604) HTML (0) PDF 360.43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中部城市郊区影响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原因。

      方法:2008/2009年,在中国中部一个城市郊区的白内障复明活动中,我们对所有筛查出的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为何接受(或不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等问题。将答案记录进行分析。

      结果:在筛查出的892名患者中,起初只有387人(43.39%)接受免费白内障手术,最终490人(54.93%)接受手术。患者不接受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193人(21.64%)害怕手术,希望有其他治疗方式; 148人(16.59%)认为现有视力够用; 担心手术效果不如付费手术好(147,16.48%; 17人(1.91%)有其他原因。

      结论:中国中部城市郊区影响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医学知识匮乏,周围白内障患者手术效果和指定手术医院对免费白内障手术运作形式。

    • 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对眼表治疗的影响

      2013, 13(9):1747-17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2

      摘要 (1697) HTML (0) PDF 434.26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描述和对比口服降糖药(OAD)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的效果。

      方法:在安卡拉卫生部培训和研究医院就诊的20例40眼口服降糖药患者, 20例40眼胰岛素治疗患者,对照组的10例非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分析和结膜印迹细胞学分析. 比较三组的泪液功能参数,杯状细胞密度和鳞状上皮化生等级。记录视网膜病变及眼表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口服降糖药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三组的杯状细胞密度和鳞状上皮化生等级相近。上皮细胞稍大,呈现更多的多边形的眼的中位数级为1级,并且嗜酸性染色胞浆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病变与眼表疾病不相关。

      结论: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角膜前泪膜稳定性比其他组差。各组的印迹细胞学分析结果相似。

    • >实验论著
    • 骨形成蛋白-7在大鼠角膜损伤愈合的表达及作用

      2013, 13(9):1751-17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3

      摘要 (1603) HTML (0) PDF 792.56 K (1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骨形成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的表达规律来探讨其在大鼠角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其中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动物模型组均取右眼制造角膜针刺损伤模型。于损伤后各时间点(6h; 1,3,5,7,14d)取角膜标本,HE染色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MP-7的表达与分布,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鼠角膜上皮BMP-7的表达于损伤后1,3d逐渐升高(P<0.05); 损伤后5d时表达逐渐降低,至损伤后14d时表达恢复正常。角膜基质层及角膜内皮层中BMP-7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结论:BMP-7在大鼠角膜上皮层均有表达,可能作为负性的生长因子参与角膜损伤愈合过程。

    • VEGF和PED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脉络膜中的表达

      2013, 13(9):1754-17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4

      摘要 (1892) HTML (0) PDF 2.16 M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VEGF和PEDF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

      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M0),用链脲佐菌素大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大鼠随机平均分成1mo(M1),2mo(M2),3mo(M3)及5mo(M5)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PEDF在各组大鼠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

      结果:M1大鼠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均与M0无明显差别; M2大鼠VEGF在脉络膜有阳性表达(33.3%),在视网膜的表达与M0无明显差别; M3大鼠VEGF在脉络膜有阳性表达(55.6%),在视网膜的表达与M0比较有明显差别(33.3%); M5大鼠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阳性表达(88.9%); M1和M2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与M0比较无明显差别,各组脉络膜均无PEDF表达; M3和M5大鼠视网膜PEDF表达均较M0减弱,且随病程延长表达逐渐减弱(P<0.05),各组脉络膜均无PEDF表达;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VEGF/PEDF比值逐渐增大,与M0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VEGF在视网膜及脉络膜的表达均逐渐增强,而PEDF与之相反,在视网膜的表达逐渐减弱,且VEGF/PEDF比值逐渐增大,提示VEGF和PEDF均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

    • 雌激素干预去势雌鼠泪腺中MMP1和TIMP1的表达

      2013, 13(9):1758-17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5

      摘要 (1563) HTML (0) PDF 522.85 K (1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雌鼠泪腺中MMP1和TIMP1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的方法检测60只雌鼠泪腺中MMP1和TIMP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SⅠt检测。

      结果:雌鼠去势后SⅠt显著缩短,MMP1和TIMP1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 给予雌激素后,SⅠt比给药前显著缩短,MMP1和TIMP1蛋白、mRNA表达较给药前均显著增高(P<0.05)。

      结论:雌激素上调MMP1和TIMP1表达,而且可以加重泪液分泌的减少,所以临床需慎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干眼症。

    • >实验研究
    • 直角边缘囊袋张力环预防兔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2013, 13(9):1762-17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6

      摘要 (1525) HTML (0) PDF 1.25 M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直角边缘囊袋张力环(capsule tension ring,CTR)预防兔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作用。

      方法:新西兰兔20只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后,实验组植入CTR 和Crane OV-55C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对照组只植入Crane OV-55C IOL。观察术后并发症和PCO情况。术后3mo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晶状体后囊膜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术后3mo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发生了明显的PCO(P>0.05),各组Soemmering环形成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两组兔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了巨大的Soemmering环,大量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膜。

      结论:直角边缘CTR未能预防兔PCO的发生,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改进。

    • >临床论著
    • 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

      2013, 13(9):1765-17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7

      摘要 (1757) HTML (0) PDF 470.88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的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将150例300眼近视眼按预设角膜瓣厚度分为100μm组(204眼)和110μm组(96眼),角膜瓣直径7.9和8.3mm。将术前设定的角膜瓣直径和厚度与术中、术后测量的实际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100μm组和110μm组的角膜瓣厚度测量值分别为103.11±4.07,113.35±5.71μm,与目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6,1.284,P>0.05)。左右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μm =-0.901,t110μm =-0.490; P>0.05)。100μm组和110μm组患者的角膜厚度测量值分别为533.52±20.89,530.24±25.43μm,年龄分别为23.80±6.71,21.56± 5.08岁,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6±1.39,43.44±1.38D,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46±0.47,8.72±0.43mm,眼压分别为16.02±2.51,16.66±2.21mmHg(1mmHg=0.133kPa)。两组角膜瓣厚度与角膜瓣直径(r=0.003,0.018)、术前年龄(r=0.022,0.050)、角膜厚度(r=0.051,0.101)、角膜中央最大K值(r=-0.048,-0.136)及眼压(r=-0.113,0.047)均无相关性(P>0.05)。预设角膜瓣直径为7.9,8.3mm的角膜厚度分别为536.88±27.99,529.83±33.52μm,角膜中央最大K值分别为43.48±1.19,41.88±1.25D。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角膜中央最大K值与角膜瓣直径呈正相关(r=0.359,0.532; P=0.01,0.007 <0.05)。

      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仪制作角膜瓣厚度预测性好,不受角膜瓣直径、角膜厚度、角膜中央最大K值、年龄、眼压等因素的影响。

    •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769-17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8

      摘要 (1387) HTML (0) PDF 1.01 M (1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患者43例50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组)23例2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B组)20例24眼,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6mo以上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行视力、眼压、裂隙灯、前房角镜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予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随访3~12mo,观察记录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视野等。

      结果:患者50眼(100%)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41眼(82%)术后视力≥0.3; 术前平均眼压,A组18.08±5.08mmHg(1mmHg=0.133kPa),B组14.48±3.52mmHg; 术后随访平均眼压,A组13.65±3.51mmHg,B组14.28±3.41mmHg,A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明显(P<0.05); B组手术前后眼压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A组1眼和B组3眼术后3d内眼压升高,眼压波动在21~33mmHg,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并停药; 随访过程中眼压稳定。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前A组 2 293.57±352.24cells/mm2,B组2 658.14±458.69cells/mm2,术后A组2 175.95±379.16 cells/mm2,B组2 442.97±477.30cells/mm2; 细胞丢失率:A组5.13%,B组8.10%; 术后视力恢复时间与患者视野损害程度有关,视野损害严重者视力恢复时间长。

      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视功能恢复稳定,眼压能有效控制,并能进一步降低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前对患眼全面评价及适当的手术技巧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评估

      2013, 13(9):1772-17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09

      摘要 (1473) HTML (0) PDF 393.17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将同轴微切口扭动超声乳化术(ozil torsional mode coaxial microphacoemulsification)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患者,并与常规超声模式比较,评价其安全性及效率。

      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择209例209眼晶状体核硬度为4级(Emery分级标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试验组(104眼)应用同轴微切口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手术,对照组(105眼)应用同轴微切口常规模式超声乳化手术。记录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count,ECC); 术中累积消散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有效超声时间×实际超声能量)及灌注液消耗量(esstimated fluied used,EFU); 术后第1d; 1wk; 1mo的BCVA,IOP,ECC,ACD及手术并发症。

      结果:两组白内障均为4级核,术眼生物学参数分析,BCVA值、IOP值、ACD值与ECC值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CDE及EFU分析,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CVA分析,术后第1d≥0.3的眼数,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术后1mo,两组ECC值均显著低于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较术前减少近15%~30%,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角膜内皮丢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硬核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同轴微小切口扭动模式超声效率高,可以显著减少超声能量,有效缩短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灌注液的应用,降低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促进视力的迅速恢复。

    • 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在葡萄膜炎中的应用价值

      2013, 13(9):1775-17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0

      摘要 (2291) HTML (0) PDF 387.17 K (1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蛋白细胞检测仪(laser flare cell meter,LFCM)定量测定葡萄膜炎患者房水闪辉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9-07/2010-07在我院就诊、复查的葡萄膜炎患者129例171眼,根据其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前葡萄膜炎组87例87眼,中间葡萄膜炎组10例20眼,后葡萄膜炎组32例64眼; 正常对照组50例100眼。应用LFCM(FM-600型)检测各期患者房水闪辉情况,检查前所有患者均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进行房水闪辉分级。

      结果:前葡萄膜炎患者裂隙灯检查前房闪辉48眼(1+),35眼(2+),2眼(3+),2眼(4+); LFCM检测1~2级房水闪辉的平均值分别为28.6±6.7pc/ms,144.3±28.1pc/ms, 3~4级房水闪辉由于背景干扰大,检测结果显示警告或无法检测; 前葡萄膜炎患者1~2级房水闪辉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与LFCM测定结果呈正相关(r=0.901,P<0.01); 与对照组房水闪辉值比较(5.1±1.8p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葡萄膜炎患者裂隙灯检查前房闪辉10眼(1+),10眼(2+),LFCM检测1~2级房水闪辉的平均值分别为31.7±5.0pc/ms,130.7±12.9pc/ms; 中间葡萄膜炎患者1~2级房水闪辉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与LFCM测定结果呈正相关(r=0.867,P<0.01); 与对照组房水闪辉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葡萄膜炎患者裂隙灯检查前房闪辉均为0级,LFCM检测房水闪辉的平均值为9.8±3.1pc/m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FCM(FM-600型)可确切判断葡萄膜炎患者轻、中度的血-房水屏障破坏,对判断眼前段炎性反应和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散血明目片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缺血综合症

      2013, 13(9):1778-17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1

      摘要 (1415) HTML (0) PDF 409.36 K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散血明目片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缺血综合症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的方式,根据入组患者既往是否使用活血祛瘀药物治疗情况分层,再分组,并予以相应治疗干预3周期后,通过视力、视野、眼部彩超等改善情况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各实验组在综合疗效、视力、平均视敏度下降、FFA动、静脉充盈时间、CDI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所改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散血明目片联合复方樟柳碱对眼缺血综合症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联合用药的疗效对既往未接受相关药物的患者更为确切。

    • >文献综述
    • Nogo在视神经损伤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2013, 13(9):1782-17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2

      摘要 (1619) HTML (0) PDF 392.06 K (1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哺乳动物外周神经损伤后轴突能再生很长距离。在一定条件下,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也能部分再生。Nogo是一种已经被证实的髓鞘相关抑制因子,中枢神经损伤后Nogo释放增加、表达增强,启动神经元凋亡过程,导致神经元死亡。我们从Nogo-A,Nogo-66,可溶性NgR片段、RhoA酶与Rho-A/Rho激酶信号通道、钙离子几个方面综述Nogo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在视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中的应用前景。

    •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视功能

      2013, 13(9):1785-17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3

      摘要 (1880) HTML (0) PDF 429.84 K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高度近视患者的增多,高度近视并发的白内障日益受到重视。另外,以往临床上一直作为评价术后疗效主要指标的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已很难涵盖视觉质量的全部内容。本文介绍调节集合功能、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等现代视功能检查及其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对视功能的影响。这些检查不仅对白内障的早期诊断、手术适应证把握、个体化IOL选择及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客观分析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差的原因并加以处理。熟悉视功能评价的内容和意义,有助于提高此类白内障的手术水平,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 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2013, 13(9):1789-17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4

      摘要 (1791) HTML (0) PDF 423.67 K (1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白内障术前应用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PVP-I)冲洗结膜囊是一种常规预防眼内炎的措施,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能有效降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及防止角膜并发症发生。但PVP-I本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何在确保其杀菌效果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作用时间及浓度以避免眼部损伤,目前仍然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新近研究作一综述。

    • 囊袋张力环和虹膜拉钩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2013, 13(9):1792-17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5

      摘要 (1833) HTML (0) PDF 412.28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白内障手术中合理应用手术辅助器械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囊袋张力环及虹膜拉钩是白内障手术中最主要的手术辅助器械,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其材料与设计的发展、单独或联合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周边屈光对近视的影响

      2013, 13(9):1795-17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6

      摘要 (2305) HTML (0) PDF 392.63 K (1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周边屈光,即周边视网膜的屈光状态,指与视轴成一定的夹角,距注视点30°以外周边视野内的屈光状态。动物及人类研究表明,周边屈光与近视存在密切关系。周边相对远视的屈光度数能影响中央近视度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周边相对远视的屈光状态均呈现为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能为近视眼屈光度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周边近视离焦可能阻止眼轴增长,从而控制近视进展、促进视力恢复。我们归纳近年来周边屈光对近视的发生、发展及控制的影响,及其与眼球形态、调节、遗传的关系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表现分析

      2013, 13(9):1799-18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7

      摘要 (1529) HTML (0) PDF 365.02 K (1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收集2008-07/2013-02麻痹性斜视89例97眼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眼科和全身病史、症状、视力、眼底、瞳孔、眼睑、视野、眼球运动、同视机、代偿头位、眼球和眼肌超声、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眼眶CT和头部MRI及血液生化和免疫学检查。

      结果:本组麻痹性斜视患者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6例,糖尿病史者28例,高血脂病史者19例,心脏病病史者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12例,甲亢病史者3例; 自觉症状包括眩晕47例、双眼一过性黑矇36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38例45眼,垂直方向受限42例42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9例10眼。

      结论:引起麻痹性斜视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全身疾病背景,对于这样的患者要注意发现和优先治疗危及生命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

    • 三种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对比

      2013, 13(9):1801-18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8

      摘要 (2145) HTML (0) PDF 504.71 K (1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系统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近视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探讨三种测量方法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角膜屈光手术术前近视眼患者35例70眼分别用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依次重复测量CCT 3次,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方法测量CCT之间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三种测量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Lenstar LS900,OrbscanⅡ及A超角膜测厚仪测得的近视眼患者CCT均数分别为542.75±40.06,528.74±39.59,538.54±40.93μm。Lenstar LS900的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的测量值大4.21±8.78μm,较OrbscanⅡ测量值大14.01±13.39μm,OrbscanⅡ测量值较A超角膜测厚仪小9.8±10.5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仪器测量结果均具有显著相关性,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OrbscanⅡ测量值呈正相关:r=0.977(P<0.05),r=0.944(P<0.05)。Bland-Altman方法分析: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13.0~21.4μm,1.4%的点在95%的一致性界限以外,OrbscanⅡ与A超角膜测厚仪95%一致性区间上下值为-30.5~10.9μm ,7.1%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Lenstar LS900和A超角膜测厚仪一致性更好。

      结论:LS900与A超角膜测厚仪和Orbscan Ⅱ系统测量CCT一致性及相关性好,Lenstar LS900可以作为近视患者CCT的非接触式测量工具。

    • 初学者行扭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805-18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19

      摘要 (1621) HTML (0) PDF 375.13 K (1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初学者施行扭动超声乳化技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方法:回顾2012-02/2013-03白内障手术初学者首次行超声乳化手术200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并发症,评估术后效果。

      结果:术中无一眼出现前房塌陷,在最后一块核吸除瞬间后囊有轻微浪涌现象。术中出现8眼破囊,5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余3眼破口较小无玻璃体溢出,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1眼撕囊时裂到边缘转上级医生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1眼术中发现悬韧带松弛,由上级医生植入囊袋张力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7眼巩膜隧道切口过短,需行切口缝合。术后1wk裸眼视力:术后视力<0.05者2眼(1%),0.05~者31眼(15.5%),≥0.3者64眼(32%),≥0.5者103眼(51.5%)。术后无3级及以上角膜水肿。术后高眼压经过前房放液或局部用药后均可恢复正常。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初学者使用扭动超声乳化技术安全、有效。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疗效

      2013, 13(9):1807-18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0

      摘要 (1467) HTML (0) PDF 379.18 K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45例60眼白内障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一组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laser iridotomy,LI)。比较两组眼内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目、并发症、前房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别。

      结果:IOL组中,随访6mo后的眼内压由术前的14.82±4.23mmHg下降到10.94±1.24mmHg,而LI组的眼内压并无明显变化(15.34±4.13mmHg vs 14.68±4.77mmHg),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眼内压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6.452,P<0.01)。IOL组6mo后基本未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而LI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个数为0.24±0.41个(P<0.05)。两组在并发症及前房内皮细胞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水平,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这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 白内障术后不同患者前囊口变化的初步观察

      2013, 13(9):1810-18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1

      摘要 (1687) HTML (0) PDF 1.29 M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合并不同病情的白内障患者与普通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囊口生物学变化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选择普通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4组,各25例,行Phaco+IOL术,均植入同型亲水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手术顺利,手术均由经验5 000例以上的医生完成。撕囊口面积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在23mm2以上,术后1wk; 1,3,6mo分别充分散瞳后行眼前节裂隙灯照相并软件测量前囊口面积,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前囊口面积改变。

      结果:四组患者在术后1wk时平均前囊口面积值两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普通组及合并高度近视组:术后各随访期的囊口面积值与术后1wk时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3mo始出现囊袋收缩,其平均面积值与术后1wk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合并糖尿病组:术后6mo出现囊袋收缩,平均前囊口面积与术后1wk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合并糖尿病组的患者为可能发生囊膜收缩的高危人群,囊口改变最早可在术后1mo内发生。对于高危人群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充实前囊口生物改变的观察数据,为合理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 眼内窥镜协助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2013, 13(9):1814-18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2

      摘要 (1731) HTML (0) PDF 401.61 K (1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眼内窥镜协助下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选取30例要求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而没有足够囊膜支撑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15例。A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B组在眼内窥镜的监视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对其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进行定期观察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mo随访时的术后裸眼视力:A组为0.1~0.6,B组为0.15~0.8,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较术前裸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间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1mo随访时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为0.3~0.6,B组为0.3~0.8,两组间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 327,P>0.05)。A组出现较多并发症:3例角膜水肿、3例葡萄膜炎、4例前房积血、2例玻璃体积血、3例人工晶状体偏位或倾斜、1例虹膜周边前粘连、2例眼压升高。B组仅出现少量轻微并发症,包括5例角膜水肿、2例葡萄膜炎。

      结论:在眼内窥镜的协助下进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可以确保手术缝线固定的位置位于睫状沟,与传统方法相比手术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较好。

    • 拉坦噻吗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的短期疗效

      2013, 13(9):1817-18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3

      摘要 (1783) HTML (0) PDF 409.73 K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拉坦噻吗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短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38例42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2wk药物洗脱期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给予6wk固定联合制剂,第二组给予6wk非固定联合制剂。测量洗脱期后(基线)及用药后6wk眼压、视野、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眼部症状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眼压均值为37.90±3.74,37.57±3.23mmHg,治疗后6wk的眼压均值分别为30.10±4.90,30.62±4.62mmHg,两组较基线眼压均有明显降低(t=12.16,t=13.78,P<0.01),但两组患者眼压下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4%±7.88%,18.23%±7.03%,t=0.75,P>0.05)。随访观察中,房角开放者(20眼)的平均降压幅度为24.87%,房角部分开放者(15眼)为17.46%,房角关闭者(7眼)为9.65%。对视野及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无改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眼部刺激及轻度充血。

      结论:拉坦前列腺素/噻吗洛尔的固定联合制剂能有效降低玻璃体切割术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对开角型、房角部分开放型的患者降眼压效果尤为明显。拉坦噻吗滴眼液用药安全,依从性好。

    • 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2013, 13(9):1820-18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4

      摘要 (1687) HTML (0) PDF 354.20 K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价值。

      方法:对41例41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施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观察随访12mo,记录术后1d; 1wk; 1,3,6,12mo的眼压并与术前进行比较,同时分析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结果:本组病例术前、术后1d; 1wk; 1,3,6,12mo的平均眼压分别为59.83±5.53,19.27±8.19,19.69±6.86,20.67±6.73,21.05±6.93,21.49 ±7.42,22.14±8.08mmHg,术后各个时期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前房延缓形成、引流管堵塞、引流盘包裹和暴露等。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能显著降低眼压,并发症少,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三种抗青光眼手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 13(9):1822-18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5

      摘要 (1553) HTML (0) PDF 420.25 K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传统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术与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0例60眼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平均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20例20眼患者接受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 B组20例20眼患者接受MMC小梁切除术治疗; C组20例20眼患者则接受巩膜池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后1a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中文版低视力者生存质量量表(CLVQOL)及自我生活质量量表各分项及总分。

      结果:与A组相比,B组及C组CLVQOL各分项及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C组在总分及两项分项得分(“远视力、移动及光感”以及“阅读及精细工作”)改善比B组更为显著(P<0.05); 与A组相比,B组及C组自我评价量表总平均分及各分项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C组在总平均分及两项分项得分(“视力自我评分”及“主观亮度评分”)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巩膜池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较明显,显著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及MMC小梁切除术。

    • 近视眼LASIK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对比敏感度分析

      2013, 13(9):1826-18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6

      摘要 (1417) HTML (0) PDF 385.29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无黄斑病变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变及其与视功能降低的关系。

      方法:采用Cirrus高清晰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high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HD-OCT)测量无黄斑病变近视眼LASIK术后患者黄斑视网膜厚度,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黄斑中心凹外(除V1外的黄斑区)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不同空间频率CSF呈正相关。

      结论:本研究表明黄斑中心凹外(除V1外的黄斑区)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薄,可引起不同空间频率CSF的降低; 不同空间频率CSF可反映中心凹外不同区域黄斑区视网膜功能。

    • 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829-18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7

      摘要 (1437) HTML (0) PDF 358.88 K (1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治疗效果。

      方法:应用532nm激光对糖尿病患者48例96眼\〖包括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54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2眼(包括高危PDR 20眼,非高危PDR 22眼),合并黄斑水肿21眼\〗行视网膜光凝术。根据DR分期及病变严重程度行次全视网膜光凝(Sub-PRP)、标准全视网膜光凝(S-PRP)和超全视网膜光凝(E-PRP)及局限光凝和格栅样光凝,随访3mo~4a,观察视力和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必要时再补充激光治疗。

      结果:视力:提高或不变为有效,其中PPDR组有效45眼(83%),非高危PDR组有效18眼(82%),高危PDR组有效12眼(60%)。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部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为有效,其中PPDR组有效50眼(93%),非高危PDR组有效19眼(86%),高危PDR组有效13眼(65%)。

      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DR安全有效,早期病变治疗效果好。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注意光凝方法和技巧,以及随访和跟踪治疗,是提高视网膜光凝疗效的关键。

    • 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78眼

      2013, 13(9):1832-18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8

      摘要 (1790) HTML (0) PDF 360.52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532nm激光对72例78眼视网膜裂孔进行激光光凝,按照裂孔所在不同象限、裂孔不同大小、以及裂孔是否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裂孔位于视网膜上方象限者44眼,位于视网膜下方象限者31眼(视网膜上方和下方均发现裂孔者3眼,未纳入对照),两组裂孔光凝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裂孔直径≤2PD者37眼,裂孔直径>2PD者41眼,两组裂孔光凝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伴局部视网膜脱离的裂孔有45眼,伴有局部视网膜脱离的裂孔有33眼,两组裂孔光凝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安全有效,治疗上方视网膜裂孔、直径较小视网膜裂孔以及不伴局部视网膜脱离的裂孔效果更好。

    • 倍频532nm激光治疗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裂孔疗效分析

      2013, 13(9):1835-18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29

      摘要 (1325) HTML (0) PDF 386.78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倍频532nm激光在治疗62例68眼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裂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倍频532nm激光治疗屈光度>-6.0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裂孔62例68眼,追踪观察是否成功封闭裂孔、阻止视网膜脱离的进一步发生。

      结果:随访6~24mo,成功封闭裂孔59例65眼,孔周视网膜复位,成功率96%; 未成功封闭裂孔3例3眼,占4%,裂孔封闭失败,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而改行视网膜手术。

      结论:倍频532nm激光治疗屈光度>-6.00D高度近视眼患者视网膜裂孔是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观察及处理

      2013, 13(9):1838-18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0

      摘要 (1363) HTML (0) PDF 358.75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462眼青光眼行滤过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方法。

      结果:患者298例462眼中,浅前房99眼,浅前房发生率21.4%。小梁切除术358眼,浅前房77眼,发生率21.5%; 小梁切除+MMC(丝裂霉素C)85眼,浅前房20眼,发生率23.5%; 青光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9眼,浅前房2眼,发生率10.53%。浅前房发生的时间多在术后1~5d,其中滤过过强42眼,占42.4%,脉络膜睫状体脱离29眼,占29.3%; 结膜瓣渗漏20眼,占20.2%,恶性青光眼6眼,占6.1%,恶性青光眼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眼,占2.0%。79眼通过保守治疗恢复前房、20眼经手术治疗恢复前房。

      结论:浅前房的发生主要与术前高眼压、眼部炎症反应以及术后滤过强、结膜瓣渗透、脉络膜脱离有关,大多数浅前房通过保守治疗可治愈,必要时需手术干预。

    • 早期视网膜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

      2013, 13(9):1840-18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1

      摘要 (1229) HTML (0) PDF 356.17 K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Zeiss Lumenis 1000激光治疗机,对确诊为缺血型RVO的患者55例55眼早期行眼底激光光凝,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3mo后复查,观察视力及视网膜无灌注区变化及新生血管情况。

      结果:治疗3mo后,23例(42%)视力提高,30例(55%)视力稳定,2例(4%)视力下降,总有效率96%。38例(69%)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15例(27%)无灌注区面积<5视盘面积(disc area,DA),2例(4%)无灌注区面积≥5DA。

      结论:早期视网膜光凝联合血府逐瘀汤是一种有效的、合理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方法。

    • 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传统用药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2013, 13(9):1842-18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2

      摘要 (1396) HTML (0) PDF 675.43 K (1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保护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343例343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肌肉注射鼠NGF 30μg qd,连续注射3wk,同时给予扩血管药、神经营养剂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矫正logMAR视力、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deviation,MD)、视诱发电位潜伏期(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等指标并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以评价其安全性。

      结果:应用NGF治疗后,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视野MD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VEP显示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发生实验室指标不良事件18例,发生率为5.25%。

      结论:鼠NGF联合扩血管药和神经营养剂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后玻璃体后脱离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845-18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3

      摘要 (1421) HTML (0) PDF 382.02 K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后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发展进程。

      方法:收集我院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的917例患者临床资料,917眼手术眼组成观察组,917眼对侧眼组成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全面的眼科检查,术后1wk; 1,3,6,12mo随访,采用B超和裂隙灯联合+90D前置镜检查,记录有无PVD、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1wk; 1,3,6,12mo累计PVD者分别是8眼(0.9%),31眼(3.4%),53眼(5.8%),78眼(8.5%),129眼(14.1%); 129例PVD患者中,1a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是7.8%(10/129); 而未发生PVD的788眼中,只有1例(0.1%)存在视网膜裂孔,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129例PVD中,有54例存在格子样变性,14.8%(8/54)的格子样变性眼1a内进展为视网膜裂孔,2.7%(2/75)的无格子样变性眼进展为视网膜裂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加快了PVD的进程。大约7.8%的PVD患者出现视网膜裂孔。存在格子样变性的患者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较不存在者高5.5倍。所以对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围绝经期干眼患者中的表达

      2013, 13(9):1848-18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4

      摘要 (1282) HTML (0) PDF 575.04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CXCR3为代表的趋化因子受体家族在围绝经期干眼患者中干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干眼患者30例,非围绝经期干眼患者30例,用印迹细胞学的方法分别取围绝经期、非围绝经期干眼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经流式细胞学分析,比较两组CXCR3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差异。

      结果:围绝经期干眼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 I test)值均显著低于非围绝经期干眼组(F=4.076,5.023,P<0.05); 围绝经期干眼组CXCR3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围绝经期的表达率(P<0.01)。CXCR3阳性细胞表达率与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753,-0.684,P<0.05)。

      结论:可能由于性激素失衡,CXCR3及其配体介导的干眼眼表炎症在围绝经期是高发时期,其表达变化与干眼症临床检查指标密切相关。

    • 宁夏地区320例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

      2013, 13(9):1851-18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5

      摘要 (1337) HTML (0) PDF 469.30 K (14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320例640 眼高度近视患者的发病特点。

      方法:收集2011-01/2012-11就诊于宁夏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和相关环境因素的调查,根据患者的性别、民族、发病年龄、屈光状态、眼轴长度、文化程度、生活环境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共收集320例高度近视患者,就诊时年龄3~80(平均42.65±16.51)岁。320例患者中女190例,男130例,男女之比约为1:1.5; 其中汉族250例,回族70例。发病年龄20岁以下者237例,21岁以上者83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屈光度与患者的文化程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矫正视力≤0.3的患者随着屈光度的增高而增加,而矫正视力在0.4~0.7和≥0.8的患者随屈光度的增加而减少。屈光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呈显著负相关(r=-0.196,P<0.05),与眼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r=0.681,P<0.05)。

      结论:遗传因素可能是导致本组高度近视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度近视屈光度越高,眼轴越长,矫正视力越差。

    • 丝裂霉素C在LASEK术矫治中高度近视中的应用

      2013, 13(9):1854-18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6

      摘要 (1626) HTML (0) PDF 418.34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LASE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预防haz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按左、右眼分为两组,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完成激光切削后,一次性使用0.2g/L丝裂霉素C液,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随访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生长情况、术后视力、haze等情况。

      结果:术后1,3,6mo两组术后的刺激症状及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级haze中,术后1mo实验组有105眼(87.5%),对照组有62眼(51.7%); 术后3mo,实验组有80眼(66.7%),对照组有39眼(32.5%); 术后6mo,实验组有96眼(80.0%),对照组有68眼(56.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实验组有91眼(75.8%)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对照组有51眼(42.5%)的视力大于或等于1.0,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LASEK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C可减轻haze的发生,且安全有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 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状态与屈光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2013, 13(9):1857-18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7

      摘要 (1487) HTML (0) PDF 410.65 K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近视屈光度下,高度近视眼视功能状态的改变,寻找不同近视屈光度对高度近视眼功能、形态损害的相关早期客观敏感指征。

      方法:采用视野的中心低视力程序(LVC)和黄斑程序(M2,C08,TG2),以及视觉电生理系统中反映眼视功能状态的指标进行定性定量观察,包括单次视锥-视网膜电图(ERG)、30Hz闪烁ERG、P-VEP,多焦视网膜电图中一阶反应1、2环。

      结果:随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视野的光敏感度(MS)下降; 视觉电生理中PVEP、单次视锥细胞和30Hz闪烁b波、1环和2环振幅密度、1环b波振幅和2环a、b波振幅和潜时延长有下降(P<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近视屈光度的数值与眼轴呈负相关关系,并与PVEP振幅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次视锥b波潜时呈负相关关系。

      结论:视野、视觉电生理振幅可以较早检测到不同近视屈光度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 超常量内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度数内斜视的疗效

      2013, 13(9):1860-18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8

      摘要 (2062) HTML (0) PDF 395.06 K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术治疗大度数非调节性的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81例大度数共同性内斜视,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内直肌超常量后退)和对照组(内直肌常规量后退),评价其手术肌肉条数、术后1wk及1a的眼位和眼球内转功能。

      结果:观察组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43例, 双眼内直肌后徙+单眼外直肌缩短术5例; 对照组行双眼内直肌后徙术6例, 双眼内直肌后徙+单眼外直肌缩短术21例, 双眼内直肌后徙+双眼外直肌缩短术6例。手术肌肉条数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2,P<0.01)。术后1wk,观察组眼位-2~+12,平均+6.52±3.23,对照组眼位-3~+10,平均+5.38±2.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P=0.08); 术后1a,观察组眼位-5~+10,平均+4.57±2.71,对照组-5~+8,平均+3.92±2.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P=0.10)。术后1wk,观察组有14例,对照组有6例内转功能受限; 术后1a,观察组有5例,对照组有2例内转功能受限,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 χ2=0.47,P>0.05)。

      结论:超常量内直肌后退术治疗大度数共同性内斜视可减少手术肌肉条数,他对眼球内转功能无明显影响。

    • >调查研究
    • 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高眼压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

      2013, 13(9):1863-18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39

      摘要 (1667) HTML (0) PDF 398.46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合并高眼压患者视觉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VF/QOL(vision function, VF,视功能; quality of life, QOL,生存质量)问卷调查量表对9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高眼压患者和90例非TAO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视觉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计算两组患者VF/QOL总得分以及各个维度得分。VF 和QOL 问卷测量的指标分别包括主观视觉、周边视野、视觉适应、立体视觉以及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

      结果:TAO合并高眼压的VF(89.93±8.9)和QOL(92.89±5.91)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98.18±4.06, 99.21±1.8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F得分中除周边视野外(Z=-0.65,P=0.52),其他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QOL中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分级和心理因素均是影响患者VF得分的独立因素,和眼压、年龄、病程等无关,学历是影响QOL得分的因素。

      结论:合并高眼压的TAO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下降和眼压无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只会影响到患者的VF得分,和QOL无关。

    • 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相关性分析

      2013, 13(9):1866-18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0

      摘要 (2137) HTML (0) PDF 377.52 K (1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视屏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VDT)暴露时间与视屏终端相关眼病的相关性。

      方法:对珠海市3所高校1 218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视屏终端暴露时间、眼部症状评分,对不同年级学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及不同暴露强度人群眼部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并对视屏终端暴露时间与眼部症状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3所高校本科生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平均为3.72±2.17h,随着年级的增长,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延长,暴露时间越长,眼部症状越明显,视屏终端相关眼病与视屏终端暴露时间具有正相关性。

      结论:长时间视屏终端暴露不利于眼健康。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眼保健教育,避免或减少视屏终端暴露带来的健康损失。

    • 2001/2010年中国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盲治盲工作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3, 13(9):1869-18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1

      摘要 (1469) HTML (0) PDF 393.95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2001/2010年间国内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盲治盲工作的研究状况。

      方法: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2001/2010年国内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盲治盲工作的研究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共收集关于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盲治盲工作相关文献179篇,其年度间变化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华眼科杂志》、《国际眼科杂志》是刊载此类文献数量较多的期刊,赵家良教授是报道相关文献最多的专家,其2002年发表的《北京市顺义县50岁及以上人群中青光眼患病率和正常眼眼压的调查》为单篇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所有研究中盲和低视力研究最多,眼底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研究也占有较大比例。

      结论: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盲治盲工作是眼科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 >教学研究
    • 眼科学PBL教学模式可行性调查与分析

      2013, 13(9):1872-18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2

      摘要 (1584) HTML (0) PDF 364.07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学教学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方法:以问卷形式对157名处于临床实习阶段的长江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调查显示,尽管77.9%的学生对目前眼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但仍有82.8%的学生赞成眼科学课堂引入PBL教学模式; 如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两者间做选择,则有83.4%的学生愿意选择PBL教学模式; 56.6%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虽然主客观条件为眼科学引入PBL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但PBL教学模式也存在不足,73.1%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学设施还不够,78.6%的学生认为只有部分眼科学内容适合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学。

      结论:PBL教学模式值得在眼科学教学中进行改革与探索,以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眼科学教学模式。

    • >临床报告
    • 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2013, 13(9):1875-18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3

      摘要 (1580) HTML (0) PDF 361.27 K (1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8例18眼不同病因导致的角膜溃疡穿孔,应用自体眼球筋膜囊对角膜穿孔区进行修补,并行结膜瓣覆盖手术治疗。术后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外露的角膜情况、术后炎症反应、前房形成情况及并发症如继发青光眼、虹膜粘连等。

      结果:溃疡愈合17例(94%),成功保住眼球,并且角膜外露部分透明度良好。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前房形成。2例(11%)术后继发青光眼,经局部药物治疗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7例(39%)虹膜粘连,1例(6%)角膜再次穿孔且继发角膜葡萄肿行球内容物剜除术。

      结论:在供体角膜缺乏时,眼球筋膜囊修补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溃疡安全有效,是一种实用的治疗方法。

    • 板栗刺异物合并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治疗

      2013, 13(9):1877-18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4

      摘要 (1521) HTML (0) PDF 398.86 K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板栗刺异物合并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2009-06/2012-10临床收集的28例28眼板栗刺所致角膜异物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伴有外伤眼角膜局部浸润、水肿,角膜表面浅层溃疡形成。板栗刺异物均深达角膜基质层,但未穿透入前房。对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剔除角膜异物,对其中14例患者同时行角膜局部清创联合多层羊膜移植术,作为治疗组; 其他14例患者拒绝行羊膜移植,仅剔除角膜异物,作为对照组。随访至术后3mo,裂隙灯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并观察术后视力提高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组患者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t=13.6,P<0.05),手术前后治疗组患者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结论:对于中深层板栗刺角膜异物合并角膜溃疡的患者,急诊手术剔除角膜异物同时行羊膜移植手术可以促进角膜修复,并预防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 前房改良冲洗术治疗挫伤性重度前房出血106例

      2013, 13(9):1880-18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5

      摘要 (1289) HTML (0) PDF 344.57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前房改良冲洗术治疗挫伤性重度前房出血的疗效。

      方法:对106例重度前房出血患者行颞侧角膜隧道切口联合使用黏弹剂、尿激酶冲洗前房积血。

      结果:患者2例术后2d出现前房积血,余患者前房积血清除干净无再出血,在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术式。

      结论:前房改良冲洗术治疗挫伤性重度前房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术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眼角膜高阶像差分析

      2013, 13(9):1882-18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6

      摘要 (1615) HTML (0) PDF 358.93 K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高阶像差特点,为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亚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26例43眼作为可疑圆锥角膜(keratoconus suspect,KCS)组,平均年龄25.32±4.18岁; 选取同时期检查的近视眼30例60眼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4.63±4.82岁,用OPD Scan ARK-10000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中央直径3mm和6mm角膜前表面的3~6阶总高阶像差(HOAs)、总彗差(TC)、总三叶草(TT)、总球差(TS)均方根值,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直径3mm时KCS组角膜的HOAs,TC,TT,TS分别为0.424±0.175μm,0.113±0.068μm,0.262±0.132μm,0.016±0.010μm; 对照组为0.310±0.093μm,0.070±0.038μm,0.244±0.106μm,0.019±0.016μm; KCS组的HOAs和TC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3.748; P=0.000,0.000),两组的TT和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1.169; P=0.231,0.124); 6mm直径时KCS组角膜的HOAs,TC,TT,TS分别为0.987±0.292μm,0.642±0.260μm,0.487±0.208μm,0.292±0.145μm; 对照组为0.587±0.146μm,0.252±0.113μm,0.337±0.182μm,0.271±0.065μm; KCS组的HOAs,TC和TT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3,9.231,3.800; P=0.000,0.000,0.000),两组的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8,P=0.191)。

      结论: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角膜高阶像差明显增加,以彗差增加为主,角膜高阶像差的检查有助于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诊断。

    • 扶贫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 800例疗效分析

      2013, 13(9):1885-18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7

      摘要 (1585) HTML (0) PDF 350.30 K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1 800例扶贫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

      方法:对2010-06/2012-11期间经我院筛查适合手术的白内障患者1 800例1 800眼,实施免费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主要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术后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1 326眼(73.67%);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第1d脱盲率达98.72%,脱残率达89.52%。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32眼(2.41%); 平衡液逆流7眼(0.53%); 悬韧带完全断裂1眼(0.075%),部分断裂5眼(0.38%)。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03眼(7.77%),轻度角膜水肿79眼(5.96%),中重度角膜水肿24眼(1.81%); 反应性葡萄膜炎6眼(0.45%); 一过性高眼压9眼(0.68%); 人工晶状体夹持3眼(0.23%); 黄斑水肿6眼(0.45%)。未发生大泡性角膜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患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手术患者中疗效显著,超声乳化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优势明显。

    • 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白内障手术前激光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887-18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8

      摘要 (1317) HTML (0) PDF 367.85 K (1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前黄斑格栅样激光治疗对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2-11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30例4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眼,一组术前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一组术前未行治疗,两组术前和术后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黄斑区OCT检查,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视力和黄斑水肿的变化。

      结果:术前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黄斑水肿没有加重; 术前未行激光处理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不明显、黄斑水肿加重。

      结论:糖尿病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在白内障术前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可以改善视力、减轻术后黄斑水肿的加重。

    • 显微镜下眼内容物剜除术127例临床分析

      2013, 13(9):1890-18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49

      摘要 (1333) HTML (0) PDF 454.76 K (1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西非地区国家造成眼内容剜除的致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127例127眼显微镜下眼内容剜除术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回顾总结12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各种常见原因;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并观察术后近期与远期并发症。

      结果:眼内容剜除的原因以角膜溃疡并发穿孔(114眼,89.8%)占首位,其中化脓性溃疡103眼(90.4%),Mooren氏溃疡5眼(4.4%),有34眼(29.8%)合并玻璃体化脓; 严重眼球破裂伤因组织大范围缺损无法修补或脉络膜视网膜大部分脱出失去修补意义者(8眼,6.3%)占第2位,角膜葡萄肿并发症(5眼,3.9%)占第3位。术后近期并发症为眼睑与球结膜明显水肿97眼(76.4%),伤口活动性渗血2眼(1.6%); 远期观察尚未发现交感性眼炎和结膜囊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西非地区国家角膜感染性疾病常见,其化脓性角膜溃疡并发大穿孔是眼内容剜除术的最主要原因; 在显微镜下操作可最大限度减少球结膜的撕裂缺损,有效避免脉络膜及色素的残留等,而这些缺点在传统肉眼下操作易发生。

    • Nd:YAG激光松解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皱褶

      2013, 13(9):1893-18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0

      摘要 (1689) HTML (0) PDF 421.69 K (1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松解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皱褶的效果。

      方法:术前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置CGP角膜接触镜,借助瞄准光,准确聚焦于皱褶上,发射Nd:YAG激光,单脉冲松解皱褶能量为0.4~1.0mJ,每次治疗总量为20~30(平均24.00±0.0625)mJ。

      结果:后囊膜皱褶激光松解切开术后矫正视力1.0者31眼(58%),0.6~0.8者17眼(32%),0.4~0.5者5眼(9%)。裂隙灯下观察未发生人工晶状体损伤,无玻璃体疝、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用Nd:YAG激光松解切开术治疗晶状体后囊膜皱褶,可增进视力,疗效良好。

    • 眼内炎16例临床分析

      2013, 13(9):1896-18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1

      摘要 (1488) HTML (0) PDF 337.03 K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内炎的病因以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眼内炎患者共16例1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2(平均60)岁。其中5例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1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

      结果:因眼外伤所致眼内炎8例,内源性眼内炎2例,白内障术后2例,抗青光眼术后2例,感染性角膜炎1例,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过敏性眼内炎1例。经玻璃体切割术后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脱盲(视力>0.05)6例(55%)。

      结论:眼外伤是眼内炎的最常见原因,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能不同程度恢复患者视功能。

    • 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

      2013, 13(9):1898-1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2

      摘要 (1645) HTML (0) PDF 1021.89 K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09-01/2012-06用三维CT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EH复合材料定制体,对35例额眶部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随访6~24mo。

      结果:额眶部形态恢复效果满意,有2例术后发现皮下积液,经针刺抽吸清除及加压包扎后消失。无排异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个体化E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额眶部骨缺损修复材料。

    • 全麻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013, 13(9):1901-19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3

      摘要 (1435) HTML (0) PDF 357.53 K (1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依照术前所测得有关数据对37例40眼确诊为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小儿实施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记录并分析其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患者37例40眼中矫正满意者31眼(78%),欠矫者5眼(12%),过矫者1眼(2%),回退者3眼(8%)。

      结论:全身麻醉下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是治疗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之一。

    • 滑行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2013, 13(9):1903-19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4

      摘要 (1337) HTML (0) PDF 400.17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科翼状胬肉住院手术患者79例89眼,随机分成两组,治疗A组40例45眼和对照B组39例44眼,两组均行翼状胬肉切除,滑行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修复暴露的巩膜创面,而治疗A组在移植之前使用MMC。随访1a,观察复发率及并发症。

      结果:治疗A组45眼复发1眼,复发率为2%,对照B组44眼复发6眼,复发率为14%,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出现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1眼,治疗5d后修复,有4眼畏光、流泪、疼痛较重,结膜延迟愈合3眼(12~15d); 对照B组移植片轻度水肿3眼,创面肉芽生长1眼,有1眼畏光、流泪、疼痛较重。并发症两组相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 两种结膜植片缝合法对翼状胬肉手术的影响

      2013, 13(9):1906-19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5

      摘要 (1601) HTML (0) PDF 630.83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结膜植片两种缝合方法临床效果的差异。

      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试验,将48例48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例24眼,A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 B组术中结膜植片采用间断缝合法。术中记录结膜缝合时间,术后随访6mo,记录拆线所用时间及眼部刺激评分情况。

      结果:术中平均植片缝合时间A组为14.05±2.30min,B组为19.34±2.12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P<0.01)。眼部刺激情况分值在术后第3d(1.32±0.60 vs 1.68±0.35)和第5d(0.87±0.24 vs 1.26±0.68),A组得分均明显低于B组(P均<0.05)。A组拆线所用时间为9.15±3.36min,B组拆线所用时间为12.61±3.89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减轻了术后的刺激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结膜植片缝合方法。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术后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2013, 13(9):1909-1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6

      摘要 (1837) HTML (0) PDF 421.50 K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术后药物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

      方法:共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60例980眼。选取亚复发期的162例162眼进行观察,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滴1g/L丝裂霉素C+诺氟沙星滴眼液1~3mo; B组交替滴地塞米松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1~3mo。

      结果:A组痊愈67眼(81.7%),亚复发12眼(14.6%),复发3眼(3.7%)。B组痊愈35眼(43.8%),亚复发29眼(36.3%),复发16眼(20.0%)。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P<0.01)。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无排斥反应、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术后给予滴眼液后续治疗尤为重要,更能有效地抑制和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机械性眼外伤122例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

      2013, 13(9):1912-19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7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80.40 K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结果分析。

      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机械性眼外伤122例12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及回顾性分析。

      结果:机械性眼外伤122例中,开放性眼外伤116眼(95.1%),闭合性眼外伤6眼(4.9%),男女之比6.18:1,机械性眼外伤以眼球开放性损伤为最多,致伤多以异物为主,经过及时手术治疗,全部保住了眼球,与入院视力相比,出院视力得到明显提高。

      结论:工作和生产意外是机械性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后果严重,应加强防范。及时的医院就诊和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开展是挽救伤眼视力、降低机械性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 眼外伤住院患者临床回顾性分析

      2013, 13(9):1915-19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8

      摘要 (1274) HTML (0) PDF 420.82 K (1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眼外伤相关因素,提供当地眼外伤流行病学相关资料。

      方法:选取2007-01/2011-12于我院眼科住院的眼外伤患者1 137例1 610眼,对其一般情况、致伤原因、预后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4.77:1,高峰年龄为20~49岁; 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 前两位致伤性质为钝挫伤和穿孔伤,其中穿孔伤的平均致盲率最高(45.65%)。5a来相邻年度间致伤性质构成比无显著差异(χ2=14.586,P=0.367)。眼外伤并发症多混合存在,以外伤性白内障、前房积血、葡萄膜炎更多见。

      结论:应提高人们对于眼外伤的预防意识,对眼外伤患者可给予及时救治,降低眼外伤致盲率。

    • 新生儿泪囊炎综合疗法128例疗效分析

      2013, 13(9):1919-19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59

      摘要 (1394) HTML (0) PDF 361.86 K (1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综合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泪囊炎不同年龄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148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年龄分为3组,第一组为不满3月龄患儿36眼,第二组为满3~6月龄患儿67眼,第三组为满6~12月龄患儿45眼。第一组采用泪囊按摩+抗生素,第二组和第三组循序采用泪囊按摩+抗生素,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等方法。

      结果:泪囊按摩+抗生素在第一组与第二组的患儿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65,P<0.05)。加压冲洗法在第二组与第三组的患儿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5)。一次泪道探通法在第二组与第三组的患儿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

      结论:根据患儿的年龄循序选择泪囊区按摩后联合抗生素眼液治疗,泪道加压冲洗,泪道探通的综合治疗。3mo内选择泪囊区按摩后联合抗生素眼液治疗; 泪道加压冲洗或泪道探通在3~6mo进行为宜。

    • 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治疗泪道多点阻塞

      2013, 13(9):1921-19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0

      摘要 (1441) HTML (0) PDF 478.35 K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泪道多点阻塞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泪道多点阻塞的患者35例,所有患者除鼻泪管阻塞外,均伴有一个以上的上泪道阻塞点。先以泪道激光机对泪小管、泪总管等阻塞部位进行泪道激光成形,然后进行改良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于上下泪小管及鼻腔内“U”形放置硅胶软管,术后定期冲洗泪道,4wk后拔除硅胶管。随访6mo。

      结果:所有病例术后无硅胶管脱落,无术中并发症。治愈30例,好转3例,无效2例,治愈率86%,有效率94%。

      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是治疗泪道多点阻塞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再通率高。

    • 泪道逆行置管术拔管时间初步探讨

      2013, 13(9):1923-19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1

      摘要 (1696) HTML (0) PDF 357.38 K (1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泪道逆行置管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手术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2009-12/2012-12来本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56例60眼,分为两组,在局部麻醉下将泪道再通管逆行置入鼻泪管内,A组术后1.5mo拔管,B组术后3mo及以上拔管,拔管后随访6mo,观察其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置入泪道再通管。有效率:A组:共32眼,32眼者拔管时泪道冲洗均通畅。拔管后6mo,治愈21眼(66%),好转6眼(19%),无效5眼(16%),有效率84%。B组:共28眼,28眼患者拔管时27眼泪道冲洗均通畅。拔管后6mo,治愈16眼(57%),好转5眼(18%),无效7眼(25%),有效率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展:A组2眼,B组5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泪道再通硅胶管留置在泪道内不同时间比较,1.5,3mo及以上者术后有效率相仿,肉芽增殖较少。

    • 芪明颗粒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2013, 13(9):1925-19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2

      摘要 (1640) HTML (0) PDF 353.54 K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芪明颗粒联合人工泪液局部滴眼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100眼。治疗组采用口服芪明颗粒和局部滴用右旋糖酐羟丙纤维素滴眼液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用右旋糖酐羟丙纤维素滴眼液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进行评分,治疗观察3mo。

      结果:两组治疗后BU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芪明颗粒联合人工泪液局部点眼治疗干眼症疗效较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疗效好。

    • 压贴三棱镜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的临床应用

      2013, 13(9):1927-19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3

      摘要 (1717) HTML (0) PDF 356.74 K (1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07-03/2012-10间本院28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患儿,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20(平均8.7)岁。根据病史和临床检查结果,所有患儿均配戴适当度数的压贴三棱镜减轻术后残余代偿头位,配镜后每2mo复查一次,询问是否有无头晕等不适症状,检查矫正视力,检查眼位及代偿头位改善情况。

      结果:患儿27例坚持随访,1例失访。(1)症状:26例患儿戴镜期间无头晕、视物变形等不适,戴镜舒适率为96%(26/27)。(2)视力改善情况:患儿矫正视力由戴镜前0.5±0.3上升至戴镜后0.6±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儿戴镜前残余代偿头位5°~35°,平均(9.6±2.2)°,戴镜后残余代偿头位2°~35°,平均(5.7±2.2)°,戴镜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残余代偿头位基本消失(<5°),占67%(18/27),8例改善(5°~10°),占30%(8/27),残余代偿头位改善率达96%(26/27)。

      结论:压贴三棱镜是一种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术后残余代偿头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外貌,增加自信心,最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屈光结果分析

      2013, 13(9):1929-19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4

      摘要 (1933) HTML (0) PDF 339.52 K (13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眼的屈光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修正可以借鉴的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08/2010-12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并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25例25眼,根据眼轴长度(A-Scan length,AL)分为<22mm,22~25mm和>25mm三组,分别比较术后3mo的实际屈光值与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度数的差别。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mo视力平均0.49±0.21,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值分别为 -0.43±0.34D(AL<22mm),-0.36±0.22D(AL:22~25mm)和-1.16±0.80D(AL>25mm); 术后3mo三组患者眼实际屈光度数分别为-1.25±0.98D(AL<22mm),-1.22±0.82D(AL:22~25mm)和-2.4±1.39D(AL>25mm),各组间预测与实际屈光值比较,AL=22~2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实际屈光值较预测偏近视0.8D,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1)。

      结论:为纠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近视漂移,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根据AL做相应的调整。建议AL=22~25mm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比预测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度数减0.8D。

    • 不同程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2013, 13(9):1931-19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5

      摘要 (1520) HTML (0) PDF 357.94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程度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特征。

      方法:2011-05/2012-08在我院就诊的远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按不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 BCVA)分为3组,P-VEP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及与正常儿童的P100波峰潜时和振幅的变化。

      结果:正常组P100波峰潜时101.43±6.82ms,P100波振幅为11.27±5.38μV。在不同程度弱视组间P100波峰较正常组潜时延迟,分别为视力高于0.5组110.54±8.47ms,视力0.3~0.5组118.76 ±6.21ms,视力低于0.3组124.54±7.36ms,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00波振幅均较正常下降,分别为轻度组 9.94±5.28μV,中度组8.57±7.21μV,重度组7.49±5.07μV,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远视屈光不正弱视儿童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弱视眼的P100波峰潜时延迟、P100波振幅下降。且P100波峰潜时延迟、P100波振幅下降与弱视程度相关。

    • Panel D-15检查法在招收飞行学员中的应用

      2013, 13(9):1933-19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6

      摘要 (1755) HTML (0) PDF 324.67 K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anel D-15检查法在招收飞行学员中的应用。

      方法:随机选取2012-12-01/12-10南航招收飞行学员400例为测试对象,应用俞自萍色盲检查图和Panel D-15对学生的色觉能力进行评估,以俞自萍色盲检查图判断色盲、色弱和正常学生; 用Panel D-15比较学生色相子排列的次序,以正常、小错和按跨线判断学生对不同色调的辨色能力。

      结果:色盲本检查,正常386例,全色盲4例,红绿色盲5例,红绿色弱5例; Panel D-15检查,正常384例,小错5例,跨线11例。

      结论:Panel D-15能够客观评价招飞学生的色觉能力,可减少漏诊率,保证招飞质量,保证飞行安全。

    • 白内障复明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现状调查

      2013, 13(9):1935-19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7

      摘要 (1401) HTML (0) PDF 418.60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白内障复明手术中房水细菌污染现状。

      方法:于2010-12/2012-12采集807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术中房水及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术中房水细菌培养平均阳性率0.93%,不同时间点房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术中结膜囊细菌培养平均阳性率9.54%,不同时间点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37.21,P<0.01)。术中房水污染细菌种类大部分与结膜囊细菌一致,阳性菌株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房水占60.00%,结膜囊占91.56%。连台手术>6台患者房水及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大于≤5台患者。药敏结果显示:房水及结膜囊大部分细菌均对头孢类较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洛美沙星耐药性较高。

      结论:术中房水细菌污染大部分来自结膜囊,术前结膜囊无菌化准备至关重要; 术中结膜囊,甚至房水仍可能存在细菌,加强局部抗菌药物的应用,可有效地预防术后眼内感染发生。

    • 眼轴与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分析

      2013, 13(9):1938-19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8

      摘要 (2332) HTML (0) PDF 670.34 K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

      方法:对360例360只右眼正视及近视受试者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OrbscanⅡ及3D-OCT分别测量屈光状态、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CC)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方法评估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

      结果:AL均值为24.15±1.26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与年龄(r=-0.238,P<0.01)、等值球镜度数(r= -0.742,P<0.01)、CC(r=-0.395,P<0.01)及RNFLT(r= -0.374,P<0.01)成负相关,而与ACD(r=0.411,P<0.01)呈正相关,与CCT(r=0.099,P=0.060)及WWD(r=0.061,P=0.252)无相关性。将AL及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与年龄(P=0.001)、SE(P<0.01)、ACD(P<0.01)及CC(P<0.01)具有相关性。

      结论:AL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短的趋势。眼轴越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越扁平,前房越深,RNFLT越薄。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钠的不良反应

      2013, 13(9):1943-19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3.09.69

      摘要 (1815) HTML (0) PDF 360.94 K (1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荧光素钠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的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分析2010-06/2012-07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 759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处理方法。

      结果:患者1 759例发生不良反应共267例,占15.17%; 其中恶心181例,占10.29%; 呕吐32例,占1.82%; 打喷嚏6例,占0.34%; 皮肤瘙痒及皮疹27例,占1.53%; 喉痒、咳嗽8例,占0.45%; 一过性心慌、胸闷8例,占0.45%; 头昏、头晕、胸闷、乏力、出冷汗5例,占0.28%。

      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荧光素钠不良反应轻重不一,多数轻微,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