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Ali Mostafaei , Nazli Taheri , Atena Latifi
2019, 19(11):1811-18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1
摘要:
目的:研究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
方法:研究包括20例患者20眼, 其中10例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0例为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接受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并辅以Tenon囊下注射(0.02% of MMC)。术前及术后1、3mo用i-Trace分析仪测定角膜总高阶像差。每次随访时评估眼压(IOP)、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泡形态。手术的成功率分为完全成功、相对成功和失败。
结果:术前IOP为24.05±3.07 mmHg,平均用药2.85±0.67次,随访3mo后,IOP为12.30±3.32 mmHg,平均用药0.70±0.98次。随访期间IOP均明显下降(P<0.001)。术后随访1mo,总高阶像差(HOT)均方根(RMS)和总球型像差值明显升高,3mo后下降。术后各时间段三叶肌和全眼昏迷样像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mo HOT RMS及球形角膜均明显增加,3mo随访后明显减少。术后角膜三叶肌变化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和IOP对HOT和角膜HOT的变化无显著影响。
结论:深度巩膜切除术后1mo内角膜和眼部高阶像差增加,3mo后下降,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3mo随访时,患者的BCVA和等效球镜(SE)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Manipur Raviraj Sahana , Chikkanayakanahalli Venugopal Kavitha , Acharya Pavana , Bomalapura Ramamurthy Lakshmi
2019, 19(11):1819-18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2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大小纤维蛋白胶与无缝无胶自体球结膜瓣固定术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手术中的患者舒适度、移植物稳定性、移植物炎症、复发等术后并发症。
方法:本研究对2014-12/2016-08共80例翼状胬肉患者(80眼)进行前瞻性介入对比研究。研究组随机抽取并分为两组,组1接受纤维蛋白胶疗法,组2采用无缝合无胶结膜自体移植固定术。每组再将等量的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组1:组A+组B,组2:组C+组D)。组A(自体移植物的大小与裸眼巩膜相同)和组B(比裸巩膜大1 mm)实施纤维蛋白胶疗法; 组C(自体移植物的大小与裸眼巩膜相同)和组D(比裸巩膜大1 mm)采用无缝线无胶结膜自体移植固定术。每一位患者都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并根据组别使用不同大小的自体球结膜瓣。
结果:组1平均年龄为43.525,组2平均年龄为42.2。男性20例,女性60例。37例患者右眼有翼状胬肉。四组间平均手术时长相似。在术后随访期间,除结膜下出血(纤维蛋白胶组在术后1wk内明显增多)外, 4组间患者的舒适度、移植物回缩、移植物炎症和移植物水肿等术后参数均相似(P<0.0001)。组2仅3例患者出现4级移植物回缩/移位。术后1wk,组A和组D各出现1例移植囊肿患者。随访6mo后,组D中2例患者复发。
结论: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术后不适及并发症少。与纤维蛋白胶疗法相比,无缝无胶疗法更加经济且效果相当。由于该手术成本低,且具有纤维蛋白胶疗法的所有优点,无缝无胶法可被认为是治疗患者非常有效的方法。
Rania Abdelmonem Khattab , Maha Abdelfattah , Iman Fahmy
2019, 19(11):1828-1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3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反复使用抗生素患者结膜菌群的变化。此外,确定这种反复暴露对结膜菌群抵抗模式的影响。
方法:研究纳入40例眼科研究所视网膜科患者。所有受试者至少进行了连续4次、每月一次的玻璃体腔注射(IVI),其中一些患者根据需要延长至6mo或1y。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给予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头孢他啶任意一种抗生素。使用Kirby-Bauer扩散法对所有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研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51.2%)为主,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4%),微球菌(12.8%)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占13%。结果显示,在4次随访中,与随机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的基线培养相比,接受头孢他啶治疗的患者眼部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相比之下,与基线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百分比没有明显增加。在氟喹诺酮治疗眼中观察到表皮葡萄球菌的百分比从基线增加。与头孢他啶治疗组相比,氟喹诺酮治疗组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百分比较基线升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和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暴露,眼部菌群组成模式发生了变化。我们注意到,从基线开始,莫西沙星治疗组比氧氟沙星治疗组的表皮葡萄球菌增多。暴露于老一代和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模式没有差异。
结论:反复使用眼用抗生素不仅会改变正常眼部菌群的组成,还会选择耐药菌株。
黎彪 , 袁晴 , 朱佩文 , 林启 , 闵幼兰 , 石文卿 , 叶蕾 , 邵毅
2019, 19(11):1834-18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4
摘要:
目的:探究羊膜泪小管支架对手术阉割雄兔干眼症的影响。
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兔分组,其中A组行假阉割手术,B组假植入泪小管支架,C组植入泪小管支架。分别于植入前和植入后2、4、6wk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检查,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神经变化。
结果:A组角膜光滑、清晰,FL染色不明显; B组角膜粗糙,角膜上皮见点染色斑点; C组角膜较假手术组更为光滑、清晰,无明显点状染色。各组植入后2、4、6wk时FL染色评分和SⅠ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A组为相对直的神经丛,量多,清晰可见; B组角膜上皮细胞下神经可见弯曲,数量有所减少; C组角膜上皮下神经相对直,与正常雄兔角膜上皮下神经相比,数量略有减少。
结论:羊膜泪小管支架可显著改善阉割去势雄兔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治疗作用。
2019, 19(11):1840-18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5
摘要:
目的:研究TGFBI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中的表达,及氯化锂(LiCl)通过TGFBI对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方法: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角膜营养不良及正常角膜组织中TGFBI和LC3的表达。实验构建了TGFBI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分别以5、10、20、40mmol/L LiCl作用于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时间(0、1、6、12h)后,TGFBI与LC3蛋白表达变化,并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结果:TGFBI和LC3在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角膜组织中显著高表达。TGFBI过表达抑制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P<0.05)。LiCl抑制突变型TGFBI转染的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中TGFBI和LC3蛋白表达,并增强其细胞增殖活性(P<0.05)。
结论:LiCl可以促进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和自噬,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GFBI和LC3的表达有关。
2019, 19(11):1844-18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6
摘要:
目的:研究角膜碱烧伤后基质损伤修复病程中多形核中性白细胞(PMNs)的浸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的关系。
方法:建立25只家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分别于伤后3、7、14、21、28d随机处死5只兔,裂隙灯下观察角膜病理修复情况,摘除角膜做病理切片,测定PMNs的浸润量值。免疫组化法测定MMP-9的表达。
结果:PMNs和MMP-9在角膜碱烧伤后的3d开始升高,14d上升达到最大峰值,之后逐渐降低,碱烧伤后角膜基质在第14d溃疡面积及深度最为严重。
结论:角膜碱烧伤病灶中PMNs和MMP-9的量值呈正相关,且角膜的病理损伤与PMNs的浸润和MMP-9的表达密切相关。
2019, 19(11):1848-18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7
摘要: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不同途径给药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房水药物浓度和血糖的影响。
方法: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根据给药途径不同随机分为球旁注射组、球后注射组、结膜下注射组三个亚组。注射0~24h采集大鼠尾静脉血经试纸法测定血糖浓度,注射0.5~24h,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大鼠双眼房水内地塞米松浓度。
结果:不同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或生理盐水对T2DM大鼠血糖浓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途径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后0.5~24h,实验组大鼠双眼房水地塞米松浓度峰值:结膜下注射组(957.34±3.60ng/mL)>球后注射组(859.60±3.56ng/mL)>球旁注射组(732.38±4.56ng/mL)。
结论:球旁、球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对T2DM大鼠血糖影响无明显差异,而结膜下注射操作简单,较球旁和球后注射可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2019, 19(11):1853-18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8
摘要: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及雷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新生血管型青光眼(NVG)患者80例80眼,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34眼)和研究组(46例46眼)。对照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6mo,研究组手术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4d两组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研究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mo内,研究组引流管阻塞、前房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眼球疼痛、浅前房和低眼压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联合雷珠单抗注射液能够合理控制眼压,改善患者视功能,是NVG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2019, 19(11):1857-18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09
摘要:
目的:对比角膜板层刀制瓣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飞秒激光制瓣的SBK术(FS-SB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近视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短期及长期影响。
方法:我院近视34例34眼行SBK术; 41例41眼行FS-SBK术; 49例49眼行SMILE术,术前和术后1wk,1a利用SP-1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统计分析各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和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
结果:三组间术前、术后1wk,1a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均无差异(P>0.05)。术后1wk三组中央ECD均较术前减少(P<0.01),术后1a各组均较术前无差异(P>0.05); 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三组间中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V及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无差异(P>0.05); 不同组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结果均无差异(P>0.05)。
结论:SBK、FS-SBK和SMILE手术对近视内皮细胞的安全性确切,术后早期各组中央角膜ECD均轻度降低,1a后恢复; 术后各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面积CV及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2019, 19(11):1861-18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0
摘要:
目的: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不同曲率近视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前瞻性纳入行SMILE的近视患者72例144眼,按照术前角膜曲率分为低曲率组(<41D,21例42眼)、中曲率组(41~46D,26例52眼)、高曲率组(>46D,25例50眼)。比较各组术前和术后1wk,3mo屈光状态、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光学质量的改变情况,筛选近视眼患者SMILE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结果:三组患者组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UCVA、BCVA比较有差异(P<0.05),组间不同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比较有差异(P<0.05),低曲率组主观验光屈光力矢量变化值低于中曲率组、高曲率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
结论:SMILE对不同曲率近视患者视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有效。年龄、眼轴长度、术前等效球镜度均为影响SMILE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
2019, 19(11):1866-18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1
摘要:
角膜新生血管是由于毛细血管或淋巴管侵入角膜所致,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视力,角膜新生血管转基因老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角膜新生血管机制的研究、抗血管药物的筛选和治疗方案的评估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一种非常有价值和潜力的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介绍转基因老鼠模型在角膜新生血管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19, 19(11):1870-18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2
摘要: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角膜基质层营养不良导致的进行性视野缺损。CHST 6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一般来说,全厚度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作为提高患者视力的一种标准治疗手段。然而一些其它的外科干预措施如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除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在治疗MCD中也显示了其有效性。一些新的治疗技术如基因靶向疗法和酶替代疗法,也正在被积极地研究。本文就其发病机制、遗传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作一简要综述。
2019, 19(11):1874-18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3
摘要:
Müller细胞是脊椎动物视网膜最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从内界膜到外界膜纵贯视网膜全层,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积极参与视网膜发育并通过许多细胞内机制促进和维持视网膜稳态。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病理生理改变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近年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刘薇 , 马超 , 李昊宇 , 陈兰 , 袁善思 , 李凯军
2019, 19(11):1877-18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4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最常见的眼眶疾病,公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TAO可影响患者的外貌及视功能,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脂肪组织增殖导致眼眶组织体积增加是TAO的关键病理特征之一。眼眶脂肪组织的增多能够直接导致眶压增高,眼球突出。此外,脂肪组织可作为一种新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脂肪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蛋白分子等,其中部分因子可能参与了TAO的发病过程。本文旨在从脂肪分化关键蛋白的表达、自噬、眼眶压力、缺氧等方面,综述脂肪组织异常增殖分化在TAO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019, 19(11):1881-18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5
摘要: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盲的主要原因。对于药物难以控制的角膜感染,角膜移植手术是控制感染,同时为患者复明的唯一希望。由于我国角膜供体严重匮乏,致使大多数患者在黑暗中苦苦等待,甚至丧失了眼球。因此,寻找新的角膜供体材料成为了眼科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生物工程角膜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已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工程角膜基质的情况和生物角膜内皮的研究前景进行综述,探讨利用生物角膜代替人角膜供体应用于角膜移植手术的可行性。
2019, 19(11):1884-18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6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易发生青光眼、高眼压征、虹膜粘连、囊膜机化等并发症,其中青光眼对患者视神经产生不可逆损伤,尤其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但是,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视野、视神经损伤等方面难以获得可靠数据为诊断提供依据,因此眼压精确测量对青光眼诊断尤为重要。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常伴有角膜厚度改变,会影响眼压测量的准确性。本文就先天性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眼内压(IOP)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作一综述。
2019, 19(11):1888-18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7
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引起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RVO继发ME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充分阐明,有许多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其中,使进入和转出视网膜液体之间的平衡被打乱,进而形成ME。本文就RVO继发ME的发病机制以及ME影响视功能的机制展开综述。
2019, 19(11):1892-18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8
摘要:
视神经损伤是常见的神经性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特征为轴突变性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从而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出现。轴突变性是神经发育、轴突重塑和损伤反应的重要过程,包括轴突选择性退化、轴突横断诱导的Wallerian变性和凋亡诱导的轴突变性(轴突凋亡)。轴突变性是许多创伤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初始步骤之一,损伤的轴突一般无法再生,从而进一步导致神经元胞体凋亡。神经元凋亡导致胞体和轴突两者的退化,在发育过程中广泛发生并且应对神经元的各种损伤。近年来有研究证实,钙是轴突变性的主要调控因子。在视神经挤压伤(ONC)发生后,通过钙通道抑制剂阻止钙离子涌入轴突,可以减弱急性轴突变性(AAD)的程度,提高RGCs的存活率以及促进轴突的再生。
2019, 19(11):1896-19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19
摘要:
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新近被认识的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累及眼部时,命名为IgG4眼部相关疾病(IgG4-ROD)。IgG4-ROD临床表现受侵犯部位影响,与其他累及器官相比具有独特的病理特征。随着近年对该疾病临床认识的深入,诊疗率不断提高。本文对IgG4-ROD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9, 19(11):1901-19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0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角膜塑形镜配戴不同时长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角膜曲率、屈光度、裸眼视力及眼轴的影响。增加青少年近视患者对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认识及对配戴时长的合理把握,为广大青少年近视患者提供相应的戴镜指导。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BM、WanFang Data、VIP和 CNKI等数据库,检索角膜塑形镜对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9-04。经过两名本课题参与的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之后,使用RevMan软件(Ver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后本课题共纳入了8个相关的研究,包含了1 136例患有近视的青少年。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戴镜后1wk角膜曲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1wk:MD=0.91,95%CI(-0.01~1.83),P=0.05\〗。但戴镜后1、3、6、12mo时,角膜曲率有一定程度降低\〖1mo:MD=0.82,95%CI(0.12~1.53),P=0.02; 3mo:MD=1.31,95%CI(0.63~2.00),P<0.05; 6mo:MD=1.35,95%CI(0.62~2.09),P<0.05; 12mo: MD=1.41,95%CI(0.68~2.14),P<0.05\〗。戴镜后12mo,屈光度增长得到有效控制\〖12mo:MD=2.61,95%CI(1.52~3.71),P<0.05\〗。裸眼视力也得到了提高\〖12mo:MD=-0.81,95% CI(-0.84~-0.79),P<0.05\〗。在戴镜12mo后,眼轴增长无统计学意义\〖12mo: MD=-0.06,95% CI(-0.21~0.09),P=0.44\〗。
结论:角膜塑形镜不仅能够降低角膜的曲率,还可以控制眼轴的增长,然而,这些结果都是长期才会发生。
2019, 19(11):1908-1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1
摘要:
目的:使用EPCO2000定量比较不同表面处理及设计人工晶状体(IOL)对后囊膜混浊(PCO)发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随访观察2016-03/11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a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00例971眼。按IOL类型分为4组:ZCB00组43眼,ZA9003组365眼; HQ-201HEP组340眼,Human Optics组223眼。充分扩瞳后获取后照法图片,使用EPCO2000进行PCO程度评分并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PCO累及瞳孔中央3mm的有167眼(17.2%),发生显著性PCO或已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有78眼(8.0%); 按IOL光学面材料疏水性分组,疏水组总分0.000(0.000,0.012)显著低于亲水组0.127(0.056,0.242)(P<0.05); 按IOL光学面肝素修饰与否分组,无肝素修饰组总分0.127(0.056,0.242)低于肝素修饰组0.175(0.067,0.371)(P<0.05); 按IOL一片式及三片式设计分组,一片式组总分0.000(0.000,0.012)显著低于三片式组0.120(0.041,0.247)(P<0.05); 按襻成角分组,襻成角0°组总分0.107(0.000,0.212)低于襻成角5°组0.142(0.051,0.298)(P<0.05)。
结论:一片式疏水性直角边缘设计的丙烯酸酯IOL可以更有效地减少PCO形成。
2019, 19(11):1912-19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2
摘要: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急性PACG合并糖尿病患者42例42眼,根据术后控制炎症方式不同分为小梁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离子导入组(A组)和小梁切除联合球周注射甲泼尼龙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和并发症等。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前房炎症控制良好(P>0.05),A组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
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离子导入或联合球周注射甲泼尼龙,均能有效控制急性PACG合并糖尿病术后眼压和前房炎症反应,联合地塞米松离子导入降低并发症方面效果更优。
2019, 19(11):1915-19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3
摘要:
目的:探讨P50型EX-PRESS引流钉结合生物羊膜植入术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03/2019-01收治的POAG患者96例96眼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纯植入P50型EX-PRESS引流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滤过泡情况,术前、术后7d,1、3mo的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RNFLT)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成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3mo功能性滤过泡占比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 两组术前眼压、RNFLT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7d,1、3mo的眼压及RNFLT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5%(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75%(P<0.05)。
结论:POAG应用P50型EX-PRESS引流钉结合生物羊膜植入术治疗,疗效满意,能改善术后滤过泡情况,降低眼压及RNFLT,安全性佳,手术成功率高。
2019, 19(11):1919-19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4
摘要: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发生风险的关联性。
方法:采用高通量基因质谱技术检测191例ARMD患者(病例组)和1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TERT基因7个已报道的与端粒长度有关的SNP位点,通过Logistic回归评估其等位基因、基因型与ARMD发病风险的关系。
结果:TERT基因SNP位点rs10069690基因型CC、CT、TT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受检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4%、31.4%、4.2%和74.6%、22.8%、2.5%,人群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携带CT+TT基因型的人群发生ARMD的风险显著增加(OR=1.63,95%CI 1.05~2.53)。
结论:TERT基因SNP位点rs10069690与ARMD发病风险存在显著关联。
2019, 19(11):1922-19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5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直径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硬化的影响。
方法: 以参加2014年(第四次)健康体检且参加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和眼底彩色照相检测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别分析总人群及不同年龄组人群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CRAE)和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VR)与baPWV的关联; 其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CRAE和不同年龄组人群AVR对动脉硬化(baPWV≥14.00m/s)的影响。
结果:CRAE和AVR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45~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CRAE和AVR与baPWV均呈负线性相关,CRAE和AVR每增加1单位,baPWV分别减小0.01、0.02、1.99和5.58m/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45~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CRAE每增加1μm,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均减小,其OR值(95%CI)分别为0.99(0.98~0.99)和0.98(0.97~0.99)。
结论:在45~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CRAE和AVR与动脉僵硬度呈负线性相关,它们的增加是发生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2019, 19(11):1928-19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6
摘要:
目的:通过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OQAS Ⅱ)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12/2018-1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26例52眼,所有患者均行ICL植入术。随访获取所有患者术前BCVA以及术前和术后1wk,1、3mo的UCVA、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和100%、20%及9%的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等一系列参数。
结果:与术前BCVA相比,术后1wk,1、3mo UCVA情况均优于术前且日渐改善(P<0.01)。与术前OSI、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相比,术后1wk,1、3mo情况均好转(P<0.01)。
结论:ICL植入术能够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提高裸眼视力。通过OQAS Ⅱ分析,ICL植入术后OSI比术前减小,术后的MTF、SR和Predicted VA 100%、20%及9%比术前均有提高,高度近视患者视觉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
2019, 19(11):1931-19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7
摘要:
目的:随访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a的不同程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研究其在近视矫治同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对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6-09/2017-12就诊的-1.00~-8.00D的15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患者均配戴同一品牌的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治。随访观察患者配戴1a期间的视觉质量(包括像差、主观不适及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的改变情况。
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总像差RMS值均降低,总高阶像差(RMSh)、3阶像差(RMS3,包括彗差)及4阶像差(RMS4,包括球差)均增加。基础近视度数越高,主观视觉不适的症状发生率越高,而戴镜前后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总体评分无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造成患者客观视觉质量下降,但长期随访发现整体视觉质量对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矫治近视的手段。
2019, 19(11):1936-19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8
摘要:
目的:分析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01/2018-12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03例405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行检影验光,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度将患儿分为轻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高度远视组。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球相关参数,收集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ITR)和眼轴长度(AL),自动验光仪检查水平和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并分析各组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平均ACD为3.08±0.38mm,LT为3.91±0.34mm,VITR为14.53±1.85mm,AL为21.45±1.01mm,K值为43.34±1.70D。AL、ACD、LT和VITR在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 而K值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远视屈光度与AL和VITR呈负相关(P<0.01),与ACD、LT、K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AL的变化是影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远视屈光程度越高,AL越短,玻璃体腔越浅,协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而远视程度与ACD、LT和K值无相关性。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2019, 19(11):1940-19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29
摘要: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组加用0.1g/L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均随访1a,检查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功能及角膜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戴镜前、戴镜1a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戴镜前、戴镜1a裸眼视力变化幅度高于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值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LLT、BUT高于角膜塑形镜组,OSI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变化幅度均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眼轴增长,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2019, 19(11):1945-1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0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对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
方法:抽取2018-05/12我院84例择期行眼科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吸入七氟烷维持全身麻醉,麻醉插管完成后研究组患儿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恒速泵注,对照组患儿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获取苏醒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监测数据,并记录麻醉恢复、E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对照组患儿清醒时、拔管后1、5、10min的HR、MAP均明显波动,各时点有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组无差异(P>0.05),且研究组各时点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清醒时、拔管后10min血清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无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拔管时间短,拔管质量评分低(P<0.05)。研究组患儿EA发生率仅12%,低于对照组的31%(P<0.05),EA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七氟烷联合右美托咪啶可有效稳定眼科患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有效降低EA发生率,且不影响麻醉恢复质量,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过度镇静现象。
袁晴 , 梁荣斌 , 林启 , 闵幼兰 , 石文卿 , 朱佩文 , 黎彪 , 吴晓蓉 , 邵毅
2019, 19(11):1950-19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1
摘要:
目的:探讨“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在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32名2017届、2018届和2019届的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将每届研究生都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人)。研究组采用“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组不同届研究生的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老师相同,教学时间为33mo的临床实践期,研究时间为2014~2019年,通过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进行对比,从临床专业考核、科研能力考核、综合考核成绩、学生满意度及梦焦虑自评分数来分析“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考试内容相同,评分标准统一。
结果:研究组满意度评分为101.38±6.29分,综合成绩84.22±4.58分,梦焦虑评分17.31±5.20分; 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59.13±9.61分,综合成绩75.72±5.14分,梦焦虑评分25.75±3.32分。研究组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综合成绩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梦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梦焦虑评分与教学模式满意度评分、学生满意度评分呈负相关(r=-0.746、-0.618,均P<0.05)。
结论:“多元化二段式”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理论知识、科研创新、身心健康等的综合素质,是目前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的最佳模式。
2019, 19(11):1955-19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2
摘要:
目的:观察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01/2018-11在江西医专一附院眼科就诊收住院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18例18眼,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的情况及真菌复发、移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和预后。
结果:术后18例患者全部保全了眼球,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者16眼(89%),视力不变者2眼(11%),角膜移植片发生排斥反应3眼(17%),继发性青光眼2眼(11%),并发性白内障3眼(17%)。植片透明的患者为13眼(72%),植片半透明4眼(22%),植片混浊1眼(6%)。
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能提高真菌性角膜溃疡治愈率,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2019, 19(11):1959-19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3
摘要:
目的:分析iTrace像差仪与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及曲率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方法:选取2018-08/2019-02在我院拟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63例125眼,分别使用iTrace像差仪与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进行角膜球面像差和曲率的测量,比较两种仪器检测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iTrace像差仪测得角膜球面像差、最平坦曲率径线、最陡峭曲率径线、角膜散光值分别为0.230±0.086μm、43.01±2.38D、44.08±2.48D、1.03±0.57D,Pentacam测得结果分别为0.247±0.114μm、42.88±1.44D、43.86±1.51D、1.07±0.62D,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种仪器测得结果的差值的均数均接近基线(0),95%一致性区间窄,一致性较好。
结论:iTrace像差仪和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测量的角膜球面像差和曲率无明显差异,且一致性较好,临床中可相互参考。
2019, 19(11):1962-19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4
摘要: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结膜印记细胞学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6-12/2017-12于福建省立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39例39眼。观察和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d,1wk,1、2mo的干眼症状评估OSDI量表。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测量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以及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2mo的OSDI量表的评分:9.30±3.80、19.8±3.42、33.2±5.63、18.8±3.49、20.3±8.65分(P<0.05); 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是376.00±73.88、289±69.50、243.02±80.81、336.72±81.60、346.70±67.35个/mm2(P<0.05); 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6.91±4.52、6.12±3.55、5.18±3.37、6.28±4.70、5.96±3.17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10.21±5.20、8.89±4.47、6.87±3.68、7.35±3.52、9.00±4.23s,术后1wk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破坏眼表,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和结膜细胞损害于术后1d开始,术后1wk加剧,术后2mo患者的眼表状态仍然无法完全恢复。
2019, 19(11):1967-19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5
摘要:
目的:评估Barrett True K公式应用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的屈光准确性。
方法:选取2017-02/2019-02在我院确诊为RK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22例42眼,术前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1)选取术眼角膜中央直径3mm区域最小的前表面K值,应用SRK/T公式计算,目标屈光度设为-1.0D;(2)用Barrett True K在线计算公式,选择RK术后模式,目标屈光度设为-1.0D。术后3mo检查术眼屈光状态,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的屈光误差。
结果:术后3mo,Barrett公式法屈光误差为0.61(-0.37, 0.88)D,明显低于传统公式法的0.35(-0.25, 0.63)D(P<0.05); 屈光误差绝对值比较无差异(P>0.05)。传统公式法屈光误差在±0.5、±1.0、±2.0D的范围的分别占21%、45%、90%,Barrett公式法屈光误差在±0.5、±1.0、±2.0D的范围的分别占31%、74%、100%(P<0.05)。
结论:Barrett True K在线公式应用于RK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可达到较满意的屈光状态。
2019, 19(11):1970-19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6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TA)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01/2018-12于我院就诊的典型PCME 患者12例12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TA。通过0.22μm的滤膜将TA 混悬液置换成眼内灌注液,取置换后的TA溶液2mg/0.05mL注射。观察注药后2wk,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央厚度、眼压、局部和全身并发症。
结果:与注射前比较,所有患者注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 黄斑中央厚度显著减低(P<0.05), 而眼压无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TA治疗PCME安全、有效,克服了以往导致眼压升高的副作用,价格低廉,能够使患者受益。但尚需大宗病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和长期疗效的随访观察。
2019, 19(11):1974-19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7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大孔径黄斑裂孔的疗效。
方法:对2016-03/2018-03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大孔径(>7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B组(1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术后随诊3~6mo,对术前、术后3mo的裂孔闭合率、BCVA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 A组裂孔闭合率为65%,B组裂孔闭合率为100%(P<0.05); 术后3mo A组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2行及以上)者占35%,B组较术前显著提高者占78%(P<0.05)。
结论:内界膜移植可提高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术后裂孔闭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2019, 19(11):1978-19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8
摘要:
目的:观察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低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6-03/2018-05在我院新生儿中心住院筛查确诊为双眼急进型后极部ROP的患儿18例36眼,随机分为注药组和联合组,各9例18眼。注药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4mg,联合组行后极部Ⅰ区及其颞侧2个视乳头直径以外无血管区域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25mg。术后随访12mo以上,观察两组患儿视网膜无血管区血管发育情况,血管嵴、附加病变、虹膜红变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7±6.3mo,两组患儿视网膜病变和虹膜红变均不同程度消退,视网膜血管继续向周边发育至锯齿缘或病变瘢痕化; 注药组患儿血管嵴、附加病变、虹膜红变消退时间(2.01±0.32、1.92±0.51、1.59±0.07wk)均大于联合组(1.75±0.29、1.75±0.29、1.34±0.18wk)(均P<0.05); 注药组新增视网膜前出血3眼,出血均自行吸收,联合组未出现局部出血及纤维增生。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低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急进型后极部ROP安全、有效。
肖潇 , 杜兆江 , 杨格强 , 张雯 , 王晟宇 , 李鹏
2019, 19(11):1982-19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39
摘要:
目的:观察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最小量巩膜扣带术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4例54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mo,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轴、角膜散光等眼部参数情况,并根据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49眼(91%),其中29眼术后存在PSF。至末次随访时12眼(22.2%)BCVA提高,38眼(70.4%)BCVA无变化,4眼(7.4%)BCVA下降。术前视网膜脱离时间、脱离范围、是否累及黄斑和术后是否存在PSF对术后BCVA改善情况均有一定影响。
结论:最小量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但是术后视力改善与诸多因素有关。
2019, 19(11):1986-19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40
摘要:
目的:探讨眼睑黄色瘤与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S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相关性。
方法:分别抽取20例眼睑黄色瘤患者和20例健康者的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Sanger测序方法进行MSR1基因型SNP检测,眼睑黄色瘤患者同时进行血脂、α-脂蛋白水平、颈动脉彩超等检查。
结果:眼睑黄色瘤患者和健康人MSR1基因型SNP分布无显著差异,但部分合并颈动脉硬化和高血脂症的患者MSR1外显子区域S2-SNP1、S5-SNP2、S5-SNP4位点发生纯合突变。
结论:眼睑黄色瘤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受体MSR1基因型SNP具有相关性。
2019, 19(11):1989-19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41
摘要: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患者的眼表微生物菌群组成,探索眼表微生物菌群和翼状胬肉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8-09/2019-01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翼状胬肉组为患翼状胬肉的26眼,正常对照组为9只对侧正常眼,采用MiseqPE301+8+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分析比较翼状胬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眼表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组成差异。
结果:两组样品共得到1 837个OTU; Alpha多样性分析,正常对照组物种的多样性高于翼状胬肉组。同时两组优势菌群相似。构成以棒状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丙酸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阴性菌。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组比例增高。
结论:翼状胬肉组眼表物种多样性下降,棒状杆菌在翼状胬肉患者眼表菌群的丰度显著增高,可能参与眼表免疫状态调节,并影响翼状胬肉的发生与发展。
2019, 19(11):1994-19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42
摘要:
目的:探讨军人发生眶壁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5-01-01/2018-12-31因眶壁骨折就诊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军人58例58眼, 术后随访6mo,统计人口学特征、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前后视力、眼球运动、眼球突出度、手术相关情况等。
结果:眶壁骨折58例均为男性。年龄P50 为21岁,多发于20~29岁(78%)。45例(78%)在军事训练中致伤,拳击伤、外物撞击伤是主要致伤原因(74%)。单纯眶内壁、下壁以及二者联合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形式(91%)。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未见明显改变,通过术后CT与术后随访相关临床资料,未发现植入物移位、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33例患者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7例患者颌面部知觉异常消失,3例眼球内陷得以矫正。
结论:年轻男性战士是军人眶壁骨折的主体人群,增强工作训练中的防护工作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的基础诊治工作十分必要,手术修复治疗眶壁骨折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闫春妮 , 曲晓瑜 , 郅瑛 , 王昞 , 宋金鑫 , 阎丽
2019, 19(11):1998-20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11.43
摘要:
目的:研究视感知觉学习结合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提升程度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6-06/2017-12于我院门诊治疗的47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视感知觉学习系统结合遮盖进行弱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47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的立体视、随机点静态0阶近、远精细立体视的结果,比较视力提升与各级立体视提升是否不同。
结果:治疗后视力提升是否有效分别与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的立体视、随机点静态0阶近、远精细立体视的提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提升程度与立体视改善程度表现不同步,视力达到基本治愈的患者立体视功能并未达到基本正常,故应关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训练与建立。立体视的测定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弱视分类方法及治疗标准。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